阅读历史 |

第六十三章 我该把你当成谁(1 / 2)

加入书签

rad2大内皇宫,一晚几近未眠的皇帝阴兀的坐在宝座上,看着站立在下的朝臣。

他眼圈透出青黑之色,尽管离得远,朝臣们还是看到了皇帝脸上的疲惫。

不得不说,皇帝老了。

大皇子揣摩着心思,他已经得到消息,昨夜皇帝企图为难皇后,但却无功而返。

这件事让他心中惶恐不安,朝堂之上,父皇并不宠爱自己,自己唯一的依仗便是来自母族的支持。

可是如今父皇厌弃母后的事实之下,真正的深意恐怕是对于自己的外祖父镇国公的不满。

他战战兢兢的站在一旁,极力隐藏自己的存在感,但皇帝的眼睛还是看向了他,让他如芒在背。

好在皇帝只是审视片刻,便不再理他,这个皇子素来不为他所喜,在自己刻意打压皇后派系的时候,想必这个皇子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北岭的形势如何?”好半天,皇帝才悠悠的开口,如果他再不开口,只怕这朝堂的气氛会逼疯一大批朝臣。

二皇子受了皇命统管北岭赈灾事务,听皇帝如此发问,立时向前走了一步,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启禀父皇,赈灾的银两已经筹措了大半,但目前还有很大的不足,尚缺口三百万两。”

“哦?户部怎么说?”皇帝看着二皇子,沉声说道。

“户部现在正在筹措,至少需要二十天才能将灾银筹集到位。”二皇子用眼风扫了扫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感受到了二皇子的意思,连忙走出朝班,附和道:“启禀陛下,目前国库空虚,各地灾情不断,北岭赈灾的款项,确实需要再等一段时日。”

“哦?”皇帝笑着问道:“二十天?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五天之内,必须筹齐,否则你们就准备摘了乌纱滚回老家去吧。”

户部尚书闻言便知皇帝这话不是开玩笑,他擦擦额头上的汗珠,跪倒在地说道:“臣,臣遵旨!”

众位朝臣都在心中嘀咕,五天筹集三百万两,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二皇子将手极力隐在袖中,他身上的奇痒之症,足足折磨了他三天才消失,如果不是府中的下人用绳索束住他的手脚,只怕现在全身上下不会有一处好皮肤。

事后他曾经想到找歆瑶的麻烦,但是听刑部尚书说了当日发生的事,他也只有按耐下心中的恼怒,但这个梁子便是结下了。

赤炎天傲看了看自己的这个二哥,脸上略带鄙夷之色,将眉头轻轻拢起。

皇帝虽然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但他清楚的注意到了赤炎天傲的神情。

自己裁撤镇北军的计划才刚刚开始,自己的这个儿子,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将他一手组建的王军摧毁吗?

此时高行派去北岭已经有些时日了,却依然没有得到关于镇北军消耗的具体数字,最多五日,便必须开始救灾放粮了,皇帝面色更加阴沉了些。

朝臣们也都不敢再多说什么,一时间早朝的气氛如外面的天气一般,滴水成冰。

下了早朝,赤炎天傲一刻不停的赶回了府中,他记挂着歆瑶的病,一路快马加鞭,竟然视皇城范围不得跑马的禁令于不顾。

刚刚回到府中,匆匆脱下了皇子朝服,换上了居家的常服,便一刻不停的来到了自己的寝室。

不错,歆瑶被赤炎天傲安排在了自己的寝殿之中,昨晚他也只来得及在外面的榻上略微休息了片刻,却时时刻刻记挂着歆瑶的病而睡不踏实,索性就守在了歆瑶的床边。

此刻,王爷还没有走到寝殿门口,便听到前方传来了争执之声,不由得眉头一紧,眼神也冰冷了几分。

他临走时曾经吩咐过,不许惊扰了歆瑶,是以听到了人声便快步走了过去。

到了殿门口赤炎天傲定睛一看,原来是负责此处的侍卫拦住了一个身姿妖魅的男子,正是歆瑶的金牌护卫逸大楼主。

“逸楼主,尊驾光临,可是为了她?”赤炎天傲挥了挥手,禀退了剑拔弩张的侍卫。

“王爷,本座来接姑娘回去,叨扰王爷一夜,不胜感激。”逸星辰说着是感激的话,脸上却并不见半分感激的神色,一身炽热的红色将他的气质衬托的无比的邪魅。

“如果逸楼主执意要接她回去,本王也不强留,但不妨实话告诉逸楼主,她的病勾起了往日的隐疾,如果现在再吹了风,只怕会使她的寒证加重三分。”赤炎天傲这话说的半真半假,但也句句在理。

逸星辰自然也是半信半疑,他思量了片刻,正欲开口,就听见赤炎天傲悠悠的说道:“如果逸楼主不相信,何不去亲眼看一看?”

赤炎完,便向着寝殿走去,殿门缓缓打开,逸星辰跟着转入了后殿,立时看到了床榻上那张巴掌大的小脸正红如煮熟的虾子一般。

“怎么会这样?”逸星辰立刻奔了过去,半跪在床边,伸出手将歆瑶脸上的几根碎发轻轻拨到了耳后。

赤炎天傲站在他的身后,看到逸星辰这个动作时不由得眼神一冷,旋即又恢复了正常。

到底人家是正牌的跟班,两人关系亦仆亦友,逸星辰又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所以吃这个闲醋,不得把自己酸死?王爷也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才坦然以对。

“大夫怎么说?”逸星辰保持着跪坐的姿势,沉声问道。

“寒邪入体,加上之前受伤身体虚弱,故而此病来势汹汹,时冷时热,确实不易暂时挪动。”

逸星辰看着烧的通红的小脸儿,那长长翘羽一般的睫毛轻轻颤动,仿佛有说不出的痛楚一般。

赤炎天傲见此刻侍女捧着一盆温水而来,便轻挽衣袖,亲自绞了绞面巾,熟稔的坐到了歆瑶的床头,为她轻轻的敷在了额头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