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刘邦:请问仙师,太子登基之后(1 / 2)
rad2第265章刘邦:请问仙师,太子登基之后,大汉如何?!
自帝禹始,天下方有华夏之名。
自嬴政起,四海方有真正的天下一统。
自刘邦初,世间方有巍巍汉家儿郎之赫赫威名。
季伯鹰望着眼前出现的这一道闪烁着光芒的字幕,眼角下意识瞥了眼这课堂之景,当下这帮朱家村的天子储君们,都还在排着队等着拍老朱的彩虹屁。
在课堂上混久了,他们都已经是明白一点,能够对仙师产生影响的只有两个人,那就是教导主任老朱和仙师助教及纪律主任阿标。
所以,一定要拍足太祖爷的马屁,给足兴宗爷的面子。
与此同时,赵家庄的赵大和唐家堡的李二也都在各自区域开启了小课堂,讲解一下方才朱仙镇之战的细节得失。
显然唐宗宋祖,这赵大李二都想给自己的后世子孙加加属性点,毕竟一眼望去,都是问题一大堆,比如唐肃宗李亨面对平乱,又比如北宋这几个,同样是面临着内部农民军起义,外部辽金之威胁。
唯有同在右侧外教区的五代柴老板显得是那么的落寞,孤身一人发着呆。
反倒是在左侧外教区的祖龙嬴政,依旧是重新全神贯注的将注意力放在了跟前的‘33阶魔方’之上,对于一心求长生的始皇帝来讲,这世间没有任何一件事的优先级能够比得上破解长生术之谜。
唰。
顷刻。
季伯鹰的身影,于原地消失。
暂时的离去,并未引起其他人的额外关注。
………………………
汉高祖时空,公元前196年。
长安,未央宫之北,天禄阁。
所谓天禄阁,便是未央宫中的藏书阁,与之齐名的还有一处石渠阁,这两个地方也可以理解为是国家图书馆,其内存放着国家文史档案以及重要图书典籍,是华夏历史上最早成建制的皇家图书、档案馆,起初藏书有三千余卷,后经过汉武帝、汉成帝等数代西汉帝王的求书令,藏书一度达到一万三千余卷。
司马迁当年就是在这天禄阁中,依靠这海量的文史经典,最终著就了传世《史记》。
大汉开国之初,扩建宫殿时,由丞相萧何负责修建,所谓天禄即天鹿,汉代将天鹿视作象征智慧的祥瑞神兽。
不过王莽新朝代汉之后,莫名对‘档案’两个字极为反感。
一道旨意,直接毁了用于储存档案的天禄阁和石渠阁,将其改造成了铸币所。
此时,春和日丽,天高风清。
而这天禄阁中的典史学者们,却是一个个的都是毕恭毕敬的跪在地上,噤若寒蝉,莫敢言语。
因为。
向来讨厌读书,刚刚在外平叛归来的老皇帝陛下,今早不知道抽了什么疯,突然来到了这天禄阁,并且在这天禄阁的通天台设坛,焚香祭天。
这操作,着实是把这帮人一个个都给看迷糊了。
祭天不应该是去前殿广庭嘛?怎么跑图书馆来了!
通天台之地,横宽三丈方圆的方形露台,设置于在这天禄阁之顶,旌旗飘曳。
此刻。
于这祭天道坛之前,有着一位披着黑色龙袍大氅、发色黑白参半的老头,鼻梁高挺,两颊端正,犹如龙额,一手参白的美须髯于风中飘曳。
人虽未动,周身却是透着一股帝王霸意,令人望而止步、敬而生畏。
这便是大汉开国皇帝,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中华汉族之源。
不管是从汉时的标准还是从后世的审美来看,刘邦高低都能算得上是一个帅老头了,搁某音开播,喊上几句家人们,怎么着观看人数都得10,直飙卖货榜1。
而在这祭坛之上,五丈之高,有着一道为他人所不得见的身影,踏虚凌空,注视着下方,正是穿越而来的大明仙师季伯鹰。
季伯鹰望着下方身披黑色龙袍大氅、不怒自威的刘邦,脑海中顷刻间掠过很多版不同的刘邦形象,皆是来自于后世的一些影视剧。
后世很多演义楚汉之争的影视剧之中,为了突出衬托西楚霸王项羽的高大神武,对刘邦的选角和妆容都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猥琐劲。
尤其是,hk的黄狗竟然还出演过汉高祖刘邦这一角,差点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简直就是对中华汉家之祖的侮辱!
诸多形象之中,唯一能在身形和气质上稍微贴近历史中刘邦的版本,只有陈的那一版了。
刘邦微微抬手,旁侧宦官见状,连忙是躬身递上焚香。
其实祭天大典是个很复杂的事,什么初献亚献终献的一大堆,但是今天的刘邦只是早起之时,突发奇想的想拜个天问点事,而且他素来最厌恶繁琐礼仪,索性就直接跳过了所有步骤,只保留了中间环节的上香礼。
同时为了躲避那些礼仪官的唠叨,这才来到天禄阁设坛,免得一应琐事。
接过香,刘邦上前点燃的同时出声问道。
“信有后否。”
此处的信字,指的是多多益善的韩信,而非韩王信。
伴在身侧的萧何,连忙回道。
“回陛下,陛下平叛期间,皇后以谋逆罪夷灭韩信三族,信已无后。”
闻言。
刘邦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拿香的手微微一顿,接着轻‘嗯’一声,便是没有再问。
对于几乎左右了楚汉之争的胜败,军神韩信之死。
几千年来在史学上一直有着争论。
一说坚持正史之中的记载,韩信的确就是昏了头,被罢黜王位,降为淮阴侯之后,在长安待五年待傻了,竟然跟陈豨这么一个废物勾搭上一起玩谋反,然后素来料事如神的军神,更是被萧何和吕后用拙劣的计谋给合伙弄死了。
也有说,韩信实际上是被冤杀,并没有谋反之意,只因为刘邦年事已高,预感自己大限不久将至,所以想让韩信这个不安定因素先死一步,剪除隐患。
但碍于韩信对大汉之功,又让刘邦拉不下面子亲自动手,所以弄出这么一出,趁自己出去平叛的时候,借吕后之手让韩信升了天。
究竟哪一种才是韩信真正的死因。
季伯鹰望着下方的刘邦,或许只有这位汉高祖自己才知道。
只见。
此刻的刘邦,持香向天行礼。
“苍天在上,可否一解刘邦心中之问。”
当刘邦话音响起的刹那,同时在心中问出了他想问的问题。
刹那间,在季伯鹰的眼前,有着一道闪烁着微光的字幕弹出,这字幕中的内容就是刘邦此次向天所要问的问题。
「更替太子,以如意取代盈儿,可是顺应天命?」
刘邦这个大汉开国皇帝,汉家之祖,一生经历跌宕起伏,人生的前4八年基本是混迹于社会底层,属于一眼望到头的那种,从4八岁开始创业,51岁成立汉国有限责任公司,55岁将汉国公司发展为大汉集团,并自任大汉集团第一任董事长。
仅用七年时间,从一个小小亭长成为大一统帝国的至尊皇帝,完美实现了人生的华丽逆转。
但有一说一。
尽管刘邦做了八年的皇帝,但是这八年时间,他还真没有好好享受过皇帝的富贵人生。
按照一般的劳动法来说,莫说是在汉朝,就算是在后世,五十多岁的这个年纪也差不多可以退休颐养天年了。
可是汉高祖刘邦的晚年生活,基本上就两件事。
一,平叛。
二,换太子。
从汉五年到汉十二年,刘邦出外平叛的时间比他待在长安的时间还长。
汉高帝平燕王臧荼之战、汉高帝平利几之战、汉高帝平韩王信之战、汉高帝平陈豨之战、汉高帝平淮南王英布之战、汉高帝平燕王卢绾之战。
这八年时间,平叛这件事基本上没消停过,每一战刘邦都是御驾亲征,都成家常便饭了。
试问华夏五千年,哪家的开国皇帝六十多岁还在外面御驾亲征?!
至于换太子这件事。
刘邦想废掉嫡长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件事在诸多史书上,给出的解释都是刘邦宠幸戚夫人,因为被戚夫人吹多了枕边风,所以要将戚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
但这个解释其实不大可靠,如果只是因为枕边风而就要换太子,那刘邦就不是刘邦了。
刘邦是何等人物,以微末之身崛起,一路摸滚打爬混上来的。
这种人,素来是利弊分明,将一件事情之利害看得极其透彻,岂会要美人不要江山,岂会因为一个女人而擅动国本之念。
之所以动换太子之念,核心还是在于朝中吕后之势渐大。
刘邦担心自己驾崩之后,朝政皆落入吕家之手。
这一点,从刘邦死前一个月,强撑着羸弱之躯,特意将吕后及其朝中重臣宿将聚集在一处,当众杀白马与群臣立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便是可以看出刘邦心中之忧。
而历史也的确印证了刘邦的这一份担忧,随着刘邦一驾崩,吕后便是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刘盈这个成年皇帝不过就是吕雉掌心傀儡罢了,手中皇权完全被架空。
在刘盈驾崩之后,吕姓外戚不仅手握相权兵权,更是被大肆封王建国,隐有取刘姓天下而代之的架势,汉家江山危矣。
不过,刘邦死前也早已经留下后手,那就是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将其长子刘肥封于天下最为富庶之齐地,又令曹参这位军中威望极高的宿将辅佐。
捎带提一句,刘肥的母亲姓曹,至于刘肥和曹参之间究竟有着什么关系,无人得知。
不负责任的稍加猜测,刘肥很可能是曹参外甥。
一旦吕氏在京师作乱,天下将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
刘邦长子,带甲百万,曹参统军,戡定吕乱。
而实际上,一切也确实如刘邦后手预料一般,诸吕之乱之所以能够被平定,主要就是来自于刘肥的儿子,也就是第二代齐王刘襄。
天下诸王之中,齐王刘襄是第一个率先扛起反吕大旗,并且在连续攻下两个吕姓诸侯国之后,以数十万大军陈于齐地边境,兵压长安,给京城中的吕氏诸族带去了极大压力,以至于这些姓吕的昏招百出。
其弟朱虚侯刘章更是在长安大放异彩,亲手宰了执掌禁军的吕后侄子吕产,给刘襄拼命长脸。
待诸吕之乱平定后,若非是京师群臣忌惮刘襄之能,原本身为长孙、名分最正的刘襄可能就成了大汉第三代汉帝,可能往后就没汉文帝什么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