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建造、“火光”(4000)(2 / 2)
此刻。
一名手持0al智能机枪的机枪手,跟随大部队跨越了水银镜面,来至沦为一片废墟的利马城。
“呼”
头盔内传荡着平稳的呼吸。
看样子这位名为杰恩斯·汤姆森的一等兵,应该是早已适应了他的工作,没有多少紧张情绪。
不久之后。
头盔屏幕就显示出他们组长标注的地点,还听到了组长在通讯上的命令:“全体注意,前往一千两百米外的建筑目标,并设立一座防守阵地,配合查理与朱丽叶组构建火力交叉线。
还有都给我打起精神来,确保工程队的伙计们拥有一个安全无忧的建设环境,要知道这事关我们能否舒舒服服的躺着睡觉。”
“是,长官。”
得到明确指示的杰恩斯与队友们开始加快步伐,朝着西侧进发。
有先遣队利用脉冲扫描仪(金属球)绘制出来的立体略缩地图,他们没有消耗多长时间就穿过断壁残垣,来至一栋缺失了半边结构的三层公寓楼。
确认另一半的结构牢固后,他们便进入内部,分别占据了不同位置的房间。
杰恩斯冲至阳台,并将0al机枪放置在阳台围墙上,面朝北方汇报道:“六号就位。”
“三号就位。”
“八号”
频道上依次响彻起队友们的应答。
他还在略缩地图上看到了查理和朱丽叶队,分别处于他们这栋公寓楼的左右,三方恰巧构成一个三角“”阵势。
待最后一名战友就位,组长再度开口道:“全体切换至节能模式,接下来的十个时我们都要呆在这里了,便随意,反正有过滤系统,至于大号咳,我建议等任务结束后,请管理装备的后勤人员喝点酒吧,反正自求多福。”
说完,频道便陷入寂静。
没办法,按照零六地球的恶劣环境,就算是初期阶段的前线基地也必须具备密闭性,还有过滤循环的装置,这些因素导致工程队至少需要十个时的建造和调试,才能容纳两千余人的正常生活起居。
并且一旦跨越空间门之后,便需要严苛遵守公司的规定,不得随意返回主宇宙,所以他们只能按照组长说的那样,要在这里待上十个时了。
食物和饮水无须担心,他们可以通过安置在头盔内部的吸管,吸食含有水分、碳水、蛋白质等人体必需物质的“果冻”军粮。
嗡--。
随着一阵轻微的电子音效声,杰恩斯将他的单兵装备切换至了节能模式。
屏幕变得黯淡,让脉冲侦测的间隔由15秒延缓至45秒,还自动关闭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功能和程序。
完成模式切换,屏幕右下角显示的电源和使用时间则变成了「99」和「0h(时)」。
做完这一切准备,杰恩斯只需要确保他负责的方向内没有什么动静即可。
时间一分一秒的缓慢流逝。
本就被浓厚云层遮挡住的阳光也逐渐消失,等他们所在的位置处于背阳面后,这附近就变成了“绝对黑暗”,几乎不见任何的自然光芒。
“”
透过屏幕瞧着外面景象,杰恩斯不禁猜想生活在这里的幸存同胞们,究竟该如何熬过炼狱般的日夜。
接着,他向组长提交了与三号战友建立私人通讯的请求,没等一会儿,他就得到「批准,最多三分钟」的答复。
见此,杰恩斯立刻将三号战友拉至私人频道,并面露浅笑的说:“你家的那俩孩子怎么样了?”
“挺好的,而且再过九个月,我就为公司效力满三年了,到时候我们一家便可以搬去主宇宙的阿克拉市生活,那里有着比新·冰岛更好的教学资源。”战友同样是笑着回答。
“伱也没给儿子女儿讨个后妈?”
“没那心思”战友突然反应过来,问道:“你突然说这些,是想起咱们在零四地球(幽冥)的避难所生活了吧。”
“哎你说呢,愿这个世界的幸存同胞能多一些,而我则希望有机会多杀几个造成这一切的元凶。”杰恩斯说至最后的语气略显沉重。
实际上,杰恩斯与三号战友正是萨纳避难所的幸存者,即二等兵和短发士兵。
在新·冰岛生活了三个月后,他们俩恰逢公司的大规模募兵,并通过了体能测试和各项检验,顺利成为as的一员,甚至还参与了零五宇宙的丧尸消滅战。
因表现优异和作战勇猛,又顺利成为了as的特战成员,直至被部署到这里。
或许是在避难所里度过的艰苦时光,也可能是担心入睡后再也无法醒来的恐惧,让杰恩斯对零六地球的遭遇感同身受。
听到杰恩斯的话语,战友亦是回道:“等厄尼欧升空就能获得更多情报了,不过现阶段,咱们还是守好这里吧。”
“嗯。”
二人切断了通讯,继续打起精神警惕前方。
离开公寓楼。
于空中俯瞰整座利马市,却根本见不到任何光源,也不见施工中的工程队和水银镜面似的空间门。
这是由于工程队在穿过空间门的第一时间,就在工地上方搭建了具备光学迷彩功能的大型遮棚,以防止潜在的敌人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发现阿特拉斯在这里的活动痕迹。
若是将俯瞰的高度继续拉升
拉升
来至近地轨道这面,可以眺望到同属背阳面的北美洲大陆则是“火光冲天”,准确的说,是北美洲大陆上的所有火山都仿佛“活了”一般,不断向外喷涌着滚烫岩浆。
各位朋友好啊~
最近可能有些偏急了,生怕没有爽点和没有期待感,又怕细节描述是不是会让大家觉得水。
还好反应过来了,节奏会控制得慢一点的,不会太快的,哈哈哈。
而且主宇宙还有好多威胁和事情可以描写。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啊~!
感谢大家的推荐票、月票、订阅和打赏啦~!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