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准备脱离三钢集团(2 / 2)
只是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脱离三钢集团是早晚的事情。
三钢集团的职能范围,已经逐渐开始限制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展开了。
三钢集团原本是一家钢铁加工企业,稍微延伸一下展开机械制造,倒也说得过去。
但合金钢的研发、转炉炼钢法的研发,实际上都不是三钢集团的本职工作。
在搞这些研究的时候,技术支持是吕月华,之前的清北教授,现在的实验室技术员。
实操的工人,则全部是从石景山炼钢厂借调而来的。
可以这么说,三钢集团除了提供一些工作的便利和后勤支援之外,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这样的模式,在短时间之内倒也是可以克服和解决。
但从长久来说,肯定是不科学的。
姜辰不能每进行一个研究,都要想办法到对应厂家去找人。
一是比较麻烦,会影响别人的工作,也会影响自己的研究进度。
其次,不是每一次都能找到吕月华、苏昌明这样优秀的人才,万一找到不合适的人,对于研究又是一个巨大的影响。
最后,好些研究工作都是持续性的,周期很长,更需要稳定的人员。
所以,成立一个大的实验基地是第一步,他自身还得要有造血能力,能够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更多科研人才。
如果所有事情都要姜辰自己来展开和监督,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所以,他提供方向方法,让下面的人去进行实践和产生结果,才是最好的方法。
比如合金钢的研制,要不是上面直接把陈同山的组划给他,啥事都让他和吕月华来搞的话,这就太费劲了。
三钢集团的杨为民和陶源,对他确实非常支持,大家配合也很愉快。
但为了更好的发展,当断则断。
他研究的成果,加上把初级单位升级成为厅级单位,足以回馈三钢集团的支持。
所以,他问了周新建工业部关于实验基地的定位。
周新建道:“这一点,我们工业部其实已经做了探讨。我说实话,虽然我对三钢集团是有感情的,但我觉得实验基地还放在三钢集团下面,有些不合适。”
“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姜辰缓缓道:“我对于实验基地的定位,是一个具备完善编制的独立科研部门。国家拨给我们资金,我们拿出科研成果。”
“我们有自己的人事部,培训部,后勤部,食堂等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完整的人员配置,和相关配套设施,并且这些设施和配置,要求还比较高。”
“向上,我们属于工业部直辖,需要其他厂家配合的时候,工业部负责为我们进行协调。”
“而基地核心的科研部门,按照研究方向不同,分成4-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面有若干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则各自负责一个或者多个具体科研项目。”
“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也可以联合展开重大项目的公关工作,或者通过部门寻求其他部门专业人才的支持,一同展开研究工作。”
按照姜辰的计划,等到实验基地变成科研中心,可能都不一定在工业部下面。
但现在嘛,他们主要的方向还是以工业为主,所以放在下面也无可厚非。
哪怕到了后面,他还是以工业研究为主。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是全能的。
哪怕有空间的帮助,他具备成为全能王的潜能,但他不能这么干。
那是给自己找不愉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