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三章 黑火药及杂交水稻(2 / 2)

加入书签

六七月的天还是挺热的,船只靠岸后,沿着红枫川边十几架高大的水车往前行,不久便是成片的良田。

水稻田边上,几只白鹭翩翩起舞,它们在稻田中觅食,为这绿色的海洋增添了几分生机。

农人们弯腰劳作,他们的身影在田间穿梭,构成了一幅勤劳的田园画卷。

杨玄辰在田间踱步,王铁山则是架着马车远远跟着。

他挥挥手把几个农人招来近前,“咱这稻田这几日便要扬花了吧?”

这农人原本是佃户,自从钱有德倒了后,杨玄辰出台了还田与民的政策。

每年一百文钱的赁钱就能拥有一亩地,他当时是头一个来衙门申请的农人。

一见是县太爷找他说话,连忙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跪在地上,感激涕零。

“真是老爷啊!回老爷的话,不出三日就要扬花了。”

杨玄辰本是想着看看自己的万亩良田,没想到一看之下,正迎合了自己粗浅的判断,水稻要扬花了。

前一世他生活在城市里,关于农间之事不甚了解。

扬花,结穗,收稻这些事,他从来没有经历过。

本着虚心求学的态度,杨玄辰问道:“老大哥,咱这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

农人回道:“今年天气不错,再加上老爷整的这大水车,每亩地比去年能多些产量。”

“大概能产个二百多斤吧……”

听着农人的说法,这个时代二百多斤就已经算得上好收成了。

杨玄辰夸奖了几句便陷入了回忆之中。

现代水稻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能把产量稳定在六百斤以上,高产田甚至能达到每亩千斤。

杂交稻亩的产量更是能达到惊人的一千六百斤。

随着回忆的深入,杨玄辰的眉头开始皱起。

农人看着他,心中不免产生了疑惑及担忧。

他不明白自个儿的县太爷怎么了,难道田里多产些粮食不好吗?

“老爷,您怎么了?”他开口问道。

一亩田要交一半的粮,剩余的一半粮农民们才能自由支配。

按十亩地算,剩余的千斤粮食里最多有个五六百斤可以拿来出售。

一斤粮,粮商们是按七到九文钱来收,一年下来也就挣个四五两银子。

为了改善生活,他们不得不在农闲时打些零工。

这要是碰上个灾病或者儿女成婚,一个不留神就会花光所有的积蓄。

大国以农为本,商贾为末。

自己的这一年多来,重视了商业却忽视了农业。

杨玄辰回过神来,看着眼前质朴的面孔,心中涌起了一股决心。

“老哥,你家里这些稻田过几日扬花后,仔细找一找地里的稻子。”

“找那种扬不出花的,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老爷,您说的是不是败子?就是那种扬不出花的稻子,平日里我们都会处理的……”农人回了一句。

杨玄辰仔细听了他的叙述,心想这稻子估计就是雄性不孕株了。

“老哥,你叫啥?”

“蒋成实。那两个是我儿,蒋天养,蒋天生……”说着,他指向了远处正在弯腰忙活的两个少年。

“比村头陈家的浩南,村尾家的赵山河好养多了。”

“还有包达明和包二明那两子,也是闲不住的仔。”

我勒个去,宁清乡里的人都这么取名字的吗?

如果把这几家的人拉出来,可以拍一部清水县版本的古惑仔了。

“蒋老哥,你给两个儿子取的名?”

蒋成实摇了摇头,憨厚一笑,“村长给取的,说是天生天养,不容易得病,好养。”

确实,这个时代,天生天养,铁锤二牛这些名字都是取个容易养活的意头。

总比那全蛋、卤蛋要好些。

“蒋老哥,回头扬了花,如果找到败子,一定要保护好,着人通知我!”

蒋成实心中有疑,不过面前是如神仙般的县太爷,他的威名和种种事迹已经传遍了清水县。

再加上今日的特意嘱咐,他把杨玄辰吩咐的事当成了圣旨一般。

往后几日更是发动了全村的农人,只为了那几株败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