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投献(2 / 2)

加入书签

还没桌子腿高呢,这年纪也就会暖床了吧

朱平安一脸黑线

看着院子里争先恐后自荐为奴为仆的人们,朱平安嘴角有些抽搐,这就是大明朝的投献了吧。对于投献,朱平安也是有所了解的,现代史书评论对此大多是批评的态度。差不多将其定义为大明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在朱平安眼中,投献也要分开来讲,对于国家来说,投献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对于乡民来说就非如此了。

像眼前这种自愿投献来说,如果对他们不利,他们肯定不会如此的。

怎么说呢。

这就像是一种避税手段,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研究出来的,朝廷对于官员、举人之家都不收税、不征徭役的,于是劳动人民就想着我要是成为官员、举人家人那不就同样免税免徭役了吗,怎么成呢,投献土地成为佃户可以。投献自己成为家奴等也同样可以。

在大明虽然朝廷明文规定田税很低,不超过十分之一,可是经不住层层盘录层层加码。淋尖踢斛、火耗、陋枧常例,对普通农户来说负担就重了。另外一点,大明徭役可是相当的重啊,修路、修桥、押解粮食,甚至送三瓜俩枣的跋涉千里至京城的徭役都有,又费时间又费路费的。苦不堪言。

所以,便有农户将田地“献”给官宦之家。其实还是自己耕种,但达官显贵拥有免税的特权。不必纳税,农户省下了税赋支出,即使要向豪门缴纳地租,只要比朝廷税赋和地方官吏的各。

“娘”朱平安才开口,就被母亲陈氏打断。

母亲陈氏便一把将地契牢牢的攥到手里,守财奴似的,跟往常没收压岁钱时一样的语气,“这些东西,娘给你收着。”

上午朱平安大手一挥将五十两银子给村上当学谷,回来把陈氏给心疼的够呛,多亏刚到家就有这些土财主陆续派人送来这些礼品地契之类的贺礼,陈氏心情才得以大好,所以,此时陈氏不给朱平安一点机会。

看着母亲陈氏护犊子一样的捂着地契,朱平安有些无语了,然后将目光看向堆放在床上床下的礼品。

“那些东西的主意你也别打,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那些东西娘还得给人家随礼呢。娘都归置好了,恩,王家的贺礼,就给张家回礼;张家的贺礼,给王家回礼”

母亲陈氏指着床上床下的一堆礼品,挨个给朱平安说它们的归宿。

“这次就算了,以后不要收了娘。”朱平安只能苦笑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