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幽州基建和抢收夏粮(1 / 2)
凌王妃仿若一个霸道又专制的暴君般道:
“不同意,那就是不遵王爷之令。那幽州铁骑,只好再一次踏进州城,当面问一问那些士族大家,为何不同意修路?”
至于为什么不是问当地官员?因为朝廷的官员早就有修路之意,只是士族阻挠,才一直没有成功。
沈冬素当然明白士族为什么不同意?理由千奇百怪,有说因为破坏风水,当地山环水绕,才聚文气。
这路一修,风水破坏,文气四散。
有说为了城防,往北方的路修得越好,那外敌进攻时就越顺畅。所以北方的路不必修得那么好。
有说是为了防止百姓流窜,没有路,许多百姓一辈子就在方圆十里之内劳作。
但这路一通,外界的消息很容易就传到村里,百姓会向往去更繁华的地方生活,会有弃农之意。
反正各有各的理由,朝廷要修路,那些地方士族立即就窜出来阻拦。
旁人不懂,沈冬素却非常明白这些士族为什么不让修路?
呵,他们就是圈地自立,想要国中之国。这路修通了,他们的独裁统治自然就受到影响。
没路时,地方寒门学子想读书,只能依附地方士族。
有路时,寒门学子便能往更远的地方去求学。
这些,不过是士族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愚弄民众的借口罢了。
朝廷的重心一直在长安、洛阳这中原一带,对北方有些鞭长莫及,管理不到位。
这几年来接连派往幽州的将领,都出自大家士族,自然对北方士族是包庇纵容的。
可惜啊,他们嚣张纵容了近百年,如今迎来了一个凌王,还有一个不讲理的凌王妃。
好日子结束喽!
“先礼后兵,好好将王爷的指令传达到各州城,愿意配合更好。”
“若是不愿意,只能依法处置了。”
这些官员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于如此一来,幽州怕是要把北方士族给得罪死了。
兴奋是,王爷不在城里,他们也不用龟缩戒备。王妃如此霸气果决,幽州城建何愁不兴!
于农个水库,于商修路,于文人学子修万书阁,于工匠阶级嘛,这个最简单,也最让人心酸。
后世那些手工艺者被称为大师,可在这个时代,却是低贱的工匠。
只要一入匠籍,那就世世代代是藉匠,想脱藉需要付出极重的代价,跟商人脱商藉一样难。
工匠没有土地,且苛税极重。
沈冬素将收揽工匠的任务给了李念鱼:“你一直说要振兴墨门,可你的墨门人太少了。”
“我希望你能将幽州的匠人都当墨门子弟看,相信只要待遇优厚,给予尊重,天下优秀匠人都愿意来幽州。”
“本王妃要在幽州成立工匠协会,凡是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入了协会,都能获利幽州户籍。”
李念鱼很激动,就像庞先生得知她要建万书阁一样激动,他问道:
“王妃是说,即便是匠藉来到幽州,也能得到普通百姓一样的待遇?”
沈冬素点头:“当然!王爷重视人才,只要是有才之士,皆能在幽州拥有一席之地。”
“即便是再普通的工匠,也能在幽州堂堂正正地活下去。”
她只简单跟李念鱼说了一下协会的理念,李念鱼很是认真,当天就写了一份策划书上呈。
沈冬素同样给他批了一块地,来建工匠协会,说是协会,实则跟理工学院差不多。
工匠能在这里学习和交流,同时按自己的技术所长,分配工作。
没错,就现在幽州的情况而言,便是来一万个匠人,也能包分配工作。
李念鱼和他的师兄弟,对凌王妃的感激和敬仰到达顶峰,他们委婉提出,能不能工匠协会挂墨门之名?
沈冬素笑道:“当然可以!这工匠协会,全权给李大人负责。”
“以后你们可以收徒,振兴墨门。”
李念鱼有点自嘲地道:“若非实在没办法,谁家会送孩子学手艺?自然是要读书的。”
沈冬素冷笑道:“书生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难道你们墨门子弟自己也这么觉得吗?”
“他们说匠人无用,你们就应该证明给世人看,匠人到底有多强!”
就墨门的这些弟子来说,沈冬素觉得完全能称得上是物理学家、化学家,个个都是理工大师。
可在这个时代,文人当道,理工大师,也只得到一个匠人而已的称号。
她再次给李念鱼提供思路,先出教材,别说什么手艺都是手把手教的,师父传徒弟,断代了工艺就没了。
就基本理论,像学子的启蒙书一样,出成教材,才能流芳百世。
她没有将后世的物理化学书复制出来,她觉得工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得一步步来。
她自己插手就是拔苗助长。
她可以给他们提供方向,提供资源,和宽松的生长环境,至于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他们自己了。
就像那火药,她只给出基础配方,后来做出来的成品,全是李念鱼和墨门子弟研究的。
目前幽州理工研究主要是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最重要的,也就是军事武器。
除了火药,还有铠甲、手弩、战车等适用于骑兵的。
因为打北疆不存在攻城战,所以攻城的云梯等大型武器,研究暂缓。
虽然离建海军还很远,但沈冬素已经让李念鱼提前收集,墨门留下来关于海船的图稿。
第二则是农事,改良农具,如犁、钯、耧车、风谷机等等。还包含耕牛养殖,和粮食存储,食品加工都在属于农事。
第三自然是工业,目前最成熟的工用机械,就是军工坊里做军用粮的。
就那个压缩饼技术,李念鱼大受启发,改良出了马料压缩技术。
一改以前远征,需要带极多马料的麻烦。
他用豆、麦、草等马常吃的食物,压缩后切割成颗粒,既方便运输存储时间又长。
单这马料,对于凌王此次远征,就起到极大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