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医济世!(2 / 2)
“使君,您这样四处云游,想要求医的人找不到您,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或许会因此而耽搁,甚至丧命,那您觉得您云游行医到底是救人,还是害人?!”曹彰再次向张仲景抛出了这个问题。
张仲景被曹彰说得越发的尴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何况使君现在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已经不再是游历天下,增加阅历的年纪。该是开馆收徒,广为传播医术的时刻。”
“我请使君留在许都为我效力,并非入仕,而是想要开一间医馆,请使君专门坐堂行医。”
“我还会同时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您在许都开馆行医,让更多人可以及时找到使君进行医治。这样是不是比使君留在荆州,又或是云游天下,要好得多?!”
“当然,尽管使君不在为官,我也会按月为您发放薪俸,绝不会让使君有后顾之忧。不知使君意下如何?”曹彰向张仲景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张仲景听着曹彰开出的条件,不由得怦然心动,他迟疑片刻,开口问道:“公子的安排,倒是极为妥当,只是您这样做,却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曹彰笑着说道:“当然有好处,而且好处极多。使君坐馆行医的同时,可以广收弟子,传播医术。待到使君桃李满天下时,就可以救治更多的病患。”
“使君不愿入仕,但您的弟子学会了您的医术,他们可以入仕,可以在我父亲的麾下任职,为朝廷的官员、士兵诊治,这样对我而言,岂不比只有先生一人效力好处更大?!”曹彰向张仲景说出了自己请他效力的真实打算。
未来曹操的部队会征战四方,必定随时会有伤兵。
而且北方天气严寒,疫情时有发生,历史上的司马朗、王粲等名仕都是死于瘟疫。
这些病患又岂是张仲景一人可以救治得过来?!
但如果张仲景可以开馆行医的同时,培养出一批医术精湛的医官和军医,那可以大大减少官员的病患,也可以减少士兵因伤病的减员,那项好处可是相当大的。
曹彰从长安返回的路上,想到这个问题,并决定邀请张仲景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打算。
张仲景听了曹彰的话,手捋着胡须,轻轻点头,越发觉得曹彰的安排更加适合自己。
固定在许都开馆行医,可以方便病患登门就诊,自己不再为官,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专门投入到医术研究和诊治病人。
而广为收徒,可以将自己的医术传播,更可以治疗更多的病患,这的确也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张仲景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他起身恭敬地向曹彰施礼:“公子安排得如此周祥,下官再无异议,情愿留在许都,听候公子差遣。”
曹彰欣喜不已,赶忙上前伸手搀扶张仲景:“张医师无需多礼。”
其实曹彰留下张仲景,除了刚才提到的那些好处,还有两件事,他还没有说。
一是他毕竟自己也是学医,以前也接触过中医,现在有这样一位古代名医在身边,也可以没事多做请教,将自己掌握的现代医学知识和张仲景交流,两人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医术。
另一个想法,就是曹彰希望可以将自己脑海中记忆的一些现代中药药丸的药方和熬制方法与张仲景探讨研究。
毕竟这个时代的中医诊治,还是以熬制汤药为主,虽然效果更好,但耗时较长,而且众多药材也不利于军中携带使用。
如果能配制一些治疗伤风感冒和其他慢性病的药丸,既可以用于行军,也可以适当销售创造利润。
“张医师远道而来,自己无以为赠,就送您一件东西,作为见面礼吧。”曹彰说着,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一物,递到了张仲景的手中。
张仲景接过看着,那物品有巴掌大,是六块纱布重叠在一起,边缘用针线缝合固定住,然后在两边配上了绸带,样子十分新奇。
“敢问公子,这是何物?”张仲景好奇地问道。
司马朗上前解释道:“张神医,此物是我家公子发明,他取名叫口罩。因为郭照姑娘对外宣称患了瘟疫,造纸坊内需要隔离防护,公子回来之后就交代我用丝绸纱布做了此物。”
“此物虽,但戴上之后,可护住口鼻,抵御外毒侵袭,防止疫情传染,效果极好。”
张仲景听完试着将口罩戴上,果然并不影响呼吸,而且感觉到了防护作用。
曹彰穿越之前病疫横行,多亏口罩起到了阻隔传播的作用。
他想到要造纸坊要隔离,而且日后防止疫情,也要早做准备,就结合自己在历史书籍中看到的“伍氏口罩”的制作方法,自创了简易“口罩”分发给大家,现在他转赠给张仲景,也是希望能用这微薄的力量帮助张仲景去医治更多的病人……
张仲景深知口罩对自己日后行医大有帮助,再次向曹彰深表感谢:“公子厚意,在下拜谢!”
“医师不必客气,事已谈妥,就请您先去沐浴休息,共进晚宴,为先生接风!”曹彰笑着做出了安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