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无聊的监国(1 / 2)
第55章无聊的监国
建武七年(1年)春,公孙述立隗嚣为朔宁王,出兵援陇。秋,隗嚣亲引步骑三万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进至阴架(今甘肃泾川东)。
另遣军攻肝县,图取关中,冯异、祭遵各败之。
臧宫率军南下,平梁郡(治所今河南商丘)、济阴郡(治所今山东省定陶县)。
建武八年(年)春,来歙率军二千,秘从番须、回中,袭占略阳,破隗嚣之冀县。隗嚣集精锐反攻略阳,数月未克。
闰四月,刘秀御驾亲征,太子刘强监国,邓禹、阴识辅助处理政务。
“你怎么会去监国,怎么主动说这样的话,谁教你的?”
下朝后,房殿内,郭圣通拉着刘瀚询问起来,这打断了她的计划呀,她本来就不想刘秀御驾亲征的,更不想刘秀带着阴丽华去。
“没有,母后,我只是想替父皇分忧。”
郭圣通无奈,“你还,能替伱父皇做什么?这下好了,阴丽华也跟着去了。”
“我就坐着,当吉祥物就好,太子在,百官的心也稳固,不是有邓将军他们吗?”
“别太信任那个邓禹,他是南阳人,你信任的应该是你舅舅,还有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盖延、王梁、耿纯、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这些人。”
其实,目前刘秀手下有三大政治势力。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河北派,他们人多势众,兵强马壮,以河北军人为主,是刘秀争夺天下的主要力量。
代表人物吴汉,原籍南阳,但在河北为官,所领又是渔阳兵马,所以应当归入河北派。当然他的南阳籍贯,是刘秀更加信任的条件之一。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乡遇故知也成了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古人极其重同乡之情,这是基于浓厚的宗族观念和乡土情结、落后的交通和通信方式和行伍制度以及频繁的战乱等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
自西周宗法制创立以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在人们的心中逐渐积淀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和乡土情结。
这种观念和情结使得古人对于同乡之谊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同乡是一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关系,所以吴汉在河北将领中,几乎是刘秀最倚重的。
其次耿弇、寇恂、景丹、盖延、王梁这些人都是河北派的,他们也亲近郭家,支持太子刘强的,因为以前的郭家在河北就是大豪族,大家联系紧密,多有联姻。
然后是南阳派,他们是刘秀的同乡本郡,大家知根知底,以南阳豪强为主,这才是刘秀实际上的核心团队。
在天下一统后,尤其是建武十七年以后,刘秀通过一系列骚操作,使南阳派成为最终的胜出者。
最明显的就是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七月,皇后郭圣通无故被废,改立原配阴丽华为后。
他们的主要人物是邓禹、朱祜、岑彭、刘隆、贾复、杜茂、陈俊、马武、马成这些人。
还有就是颍川派,主要是冯异、祭遵、铫期、臧宫、坚镡、王霸、傅俊。
颍川派善始善终,不离不弃,以颍川官吏为主,是刘秀初到河北时的重要帮手。
但由于代表人物冯异早逝,颍川集团趋于边缘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而王常、窦融等人,不足以形成独立的派系。
颍川派还好,基本很少涉及争斗,但南阳派和河北派的争斗,一直没有停过,真定王刘杨的反叛、南阳邓奉的谋反、还有渔阳彭宠的称王,都多多少少因为这两大派系的争斗。
不仅如此,南阳派贾复与河北派寇恂险些火并。
当年,邓奉反叛,贾复与阴识等人率军攻克颍川后,转兵汝南,刘秀改任寇恂为颍川太守,署理政务。
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人,寇恂执法如山,将其斩首示众。
战争时期,法纪不严,往常这些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吴汉军纪差,纵容手下劫掠,刘秀也只是骂和警告。
再加上两大集团的固有矛盾,贾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贾复的脾气由来已久,初归刘秀之时,就与同僚发生过不愉快。当时他是破虏将军名下的官属,在一次会议上,与大司马名下的官属段孝并排而坐。
段孝提醒他:“你是将军督,我是大司马督,不能坐在一起。”
贾复怒道:“大司马和破虏将军都是刘公,凭什么不能坐!”
大家觉得他盛气凌人,想把他排挤走,被刘秀压了下来。
贾复虽是儒生,武力却很高,贾复回师颍川,发狠话说:“我跟寇恂官职并列,现在却被他羞辱,有仇不报非君子,我见寇恂,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好在寇恂是个明白人,故意躲着贾复,手下不忿,说愿带剑护卫,以防不测。
寇恂说:“当年蔺相如不惧秦王,却躲着廉颇,是为国事。古人尚且如此,我怎么能忘了呢?”
他下令各县沿途欢迎贾复,酒肉双份,吃喝管够,自己则称病不出。贾复余怒未消,还要找寇恂算账,结果将士们都喝得酩酊大醉,只好作罢。
寇恂担心贾复不肯罢休,就上报刘秀,刘秀对邓奉事件心有余悸,邓奉反不就是因为吴汉闹的,所以决定亲自出面调解。
他先召贾复,晓以大义,又召寇恂。寇恂进殿,发现贾复已经在座,就准备转身离开,刘秀叫住了他:“如今天下未定,二虎怎能私斗,朕特来劝解。”
于是二人并席而坐,相逢一笑泯恩仇。总算是有惊无险,尘埃落定,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这还只是一部分,南阳派和河北派的冲突不止如此,更始政权分崩离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内斗不止,自相残杀。
刘秀吸取这个教训,特别注重平衡,坚固的堡垒往往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要觉得刘秀的对手太弱,统一天下的过程顺风顺水。
光是协调内部矛盾,维持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都要占去大量精力。从建武四年开始,刘秀便在东西南北各个战场上巡视,一为督战,二为调和诸将,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也只有刘秀,他的智慧、威望,武力、军功,才能平衡两大派系的的斗争,甚至有时候他都在忍。
监国是个好机会,郭圣通也想,刘秀想了一下,给了她这个面子,但特地嘱咐了邓禹一番。
于是,郭圣通弄了一张帘子,大大方方的抱着刘瀚做在龙椅上,上朝监国了。
上朝其实是一件极其无聊的事情,加上刘瀚才七、八岁,随便听听,没有一会儿,就在郭圣通的怀中睡着了。
他本来想把三省六部制度搞出来的,还有科举制度,但想想自己这么年轻,就弄出这些,有点妖怪了,便想着等几年再说,而且这纸张还没有出来。
他当年弄出来了,一直没有给汉武帝,本来想给刘据,还没有来得及,兰陵侯府就成为一片火海了。
所以,他这监国其实也没有多少意思,真当吉祥物。
郭圣通笑着叫醒了他,“强儿,要下朝了。”
“啊,下朝了?”刘瀚擦了擦口水,茫然的看向四周。
“怎么样?累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