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7章 救赎之道就在世界地图之中(4k(1 / 2)

加入书签

第197章救赎之道就在世界地图之中(4k)

朱标在看了杨宪的奏折后,面色凝重,踏上了前往扬州的特快列车。

他很少见到杨宪使用如此严重的措辞,就连之前税制改革时都不曾有。

朱标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人一到扬州,朱标便是直接去了神侯府。

“杨卿,现在事情到了何种地步了?”朱标开口问道。

杨宪神情凝重道:“殿下是不是从未用宝钞买过东西。”

朱标点了点头,身为太子的他,一切吃穿用度自然无需他自己去操办。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没有注意到,宝钞已经剧烈贬值到如此程度。

“如今一百文宝钞,已经只能买到价值三十文铜钱的货物了。”杨宪开口道。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神情剧震。

大明宝钞这才发行几年时间?

如今价值竟然已经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要是继续下去,到最后岂不是要变成一堆废纸。

“怎会如此?”朱标喃喃道,脸上仍是不可置信的神情。

杨宪长叹了一口气,道:“我之前就曾劝阻过,让皇上不要再加印宝钞了,可他显然没有将这事听进去。把朝廷当成印钞机了,每次只要当国库困难时,就开始加印宝钞。”

“听说朝廷马上又要准备征讨云南,皇上是不是又准备要加印宝钞了。”杨宪问道。

朱标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

因为不是准备加印,此时此刻宝钞提举司已经在印钱了。

“之前北伐攻破北元,不是运回来很多金银珠宝吗?”杨宪开口问道。

朱标开口道:“大部分都封赏出去了,无论是你在京城的国公府,还是老四新修建的亲王府都需要大量的钱。还有其他有功将士,同样需要论功行赏,况且”

杨宪看着朱标的表情,心中了然。

也是,在数次尝过大明宝钞的甜头后,朱元璋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就算手中有钱,也不如白嫖来得爽,更不用说如今仍旧处于拮据的情况。

杨宪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头疼。

“殿下,你认为百姓们为什么会愿意使用大明宝钞?”

朱标想了想,开口道:“因为方便,铜钱沉重难以携带。”

这确实是一部分原因。

大明宝钞的发行的初衷无论为何,可这实实在在方便了民间的经济流通,使百姓抛弃沉重的铜币,让大明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运转。

这原本是一手好牌,可偏偏在朱元璋手中打成了一把烂牌。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可最大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明宝钞是朝廷发行的。”

“因此,大明宝钞,虽然是纸,但是朝廷的信誉,赋予了它价值,咱大明的百姓们之所以愿意用,不是因为百姓们相信这张纸。”

“而是因为百姓们相信咱大明朝廷!”

杨宪这一番话,让朱标振聋发聩。

朱标瞪大了双眼,直到此时此刻,这才明白了其中原由。

是啊,人家百姓们为什么愿意把自己的全部身价换成一张张的纸?

还不是因为百姓们相信朝廷?!

而现在百姓们越来越不愿意使用大明宝钞了,意味着

朱标顺着这个思路倒推想去,脸色霎时间变得苍白。

难怪杨卿在奏折里会言辞如此激烈,认为这将会是大明最大的危机所在。

杨宪接着解释道:“所以殿下,货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般等价物。”

“也就是一种天下人都约定成俗可以兑换成任何物品的东西。”

“所以,钱之所以值钱,并不是钱本身值钱,而是这个钱本身代表着的信誉值钱。”

杨宪看着朱标,开口道:“可随着皇上不断加印大明宝钞,而整个大明整体的货物资源却是有限的。宝钞就会像现在这样,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要知道在发行之初,大明宝钞的实际价值跟铜币几乎不相上下,可随着咱老朱连着三次搞大量增发,如今宝钞的价值已经开始大量缩水。

“殿下,如今一百文的宝钞,还能换三十文的铜钱,可以后呢?”

“等到一百文的宝钞只能换一文铜钱,甚至到一贯的宝钞连一文铜钱都换不来的时候。大明宝钞到时候就会真正成为废纸,百姓们将会选择弃用。这就是所谓的货币信用彻底破产。而一种货币一旦失去了信用之后,唯一的下场,定然就是退出市场流通!”

学过现代金融知识的人,都知道货币的发行,要有足够的保证金。

也就是说朝廷自身的金银铜等储量,要满足于自己所发行的货币。

即便是在古代,也不是没人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

拿元朝来说,忽必烈在发行纸币“中统钞”之初,也是以全国白银储备作为准备金的。

在发行初期,还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后来因为巨额的军费支出,朝廷开始搞各种骚操作,比如搞“换钞”改革等等,这才彻底搞崩。

而大明宝钞等于是刚出来就崩了。

要知道这才洪武六年。

洪武帝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帝王,即便是在群星闪耀的华夏帝王历史长河之中,也是一尊耀眼的炽日。

可他身上同样有着很多明显的缺点。

老朱毕竟只是一个泥腿子出身,从没有经过正统学习,脑子当中并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

再加上大明建国之初,百废俱兴,全天下用到钱财的地方实在是太多,这才造成了大明宝钞的泛滥。

朱元璋是知道自己身上缺点的,因此他在打天下时格外尊重文人谋士,无论是李善长,还是浙东四位夫子,他都是敬重有加。

再伟大的封建帝王,都会有他的局限性。

无论是朱重八抑或是李二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