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章 南京路步行街(2 / 2)

加入书签

陈文海被人流裹挟着往前走去,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想:如果当年不离开上海,我一定会每个月都来这里走一走。在离开上海的几十年里,他经常梦见自己走在繁华的南京路上,甚至梦见自己跟张牡丹在南京路上并肩而行,于是便从睡梦中笑醒了。

此刻,陈文海又想起了张牡丹,仿佛看到张牡丹正迎面向他走来,脸上带着迷人的微笑。他忍不住笑出了声!身边的一个叫王梅的年轻姑娘对他说:

“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喜事吧?”

“没有。”陈文海咧嘴一笑,“我在回忆往事。”接着又感慨道:“人生就好像是一场梦!”

“这个人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是又一时想不起来。”李丽指了指陈文海,然后对王梅说。过了一会,李丽又对王梅说:“我们俩快走吧!我急着想去外滩欣赏风景呢!”说着,李丽便拉着王梅的手疾步向前走去。

“他好像是陈文海!”王梅笑着说道:“我在一本书里见过他的照片。”

“就是那本《茶场纪事》吧?他怎么跑到上海来了呢?”

“因为他是上海人呗!”

“你好像很了解他。”

“算不上很了解,只是略知一二。”

“他还记得当年发生在十堰的那件事吗?”李丽若有所思地说道:“在那段日子里,人们在街头巷尾谈论的都是他们俩的那件事!”

“那个时候,陈文海称得上是风云人物了!”

“风头刚过,白玉兰便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趁虚而入!”李丽滔滔不绝地说道:“陈文海也真够倒霉的,张雪梅把他折腾得够呛,没过多久又被白玉兰盯上了!白玉兰把工作调到十堰以后,陈文海就没有好日子过了,在离婚前的一年多时间里,陈文海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刚结婚的头几年里,白玉兰没完没了地说张雪梅的坏话,把张雪梅说成一个淫妇,可是后来当张雪梅趁陈文海外出旅游之机来到陈文海的家里后,白玉兰听信了张雪梅的一面之词就看不起自己的丈夫,没完没了地跟陈文海闹别扭!陈文海病倒了,她不但不过问,反而折腾陈文海!陈文海差点被她折腾死!”

“白玉兰和张雪梅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她们俩都是没有头脑的女人!”

“她们俩都长得很漂亮。”

“漂亮又有什么用?陈文海真正喜欢的女孩是张牡丹。”

“这是一段朦朦胧胧的爱情。虽然是在懵懂的年龄里认识了张牡丹,但是他对张牡丹的感情是刻骨铭心的。”

“初恋往往是令人难忘的。”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里,陈文海乘火车从十堰来到了上海。这是他退休后第一次来上海,希望能在上海找到他的那些亲戚们。

来到上海后,他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南京路步行街,然后沿着南京路步行街前往外滩。阳光明媚,天气温暖,来到了南京路步行街这么一个地方,陈文海的心情无比激动。在如潮的人群中,他听到了他所熟悉的乡音——上海话。这吴侬软语,在他听来是那么地亲切和好听,如同一条涓涓细流从他的心底缓缓流过。

从南京东路到外滩要穿过中山东一路。当绿灯亮了的时候,陈文海便随着人流一起向马路对面的外滩观景台涌去。倚靠在江边的护栏上,一阵阵凉风吹拂着他的脸颊,使他感到无比惬意。站在黄浦江边,陈文海陷入了沉思之中。

人们常说叶落归根,对陈文海来说上海就是他的根,他想在他的晚年叶落归根,让这片落叶融入上海的土壤。陈文海今年已经60岁了,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到了这个年龄,陈文海更加思念上海,想回上海定居的愿望更加强烈。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回上海定居,他已经望眼欲穿啦!

陈文海站在外滩观景台上,望着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那里有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这些建筑成为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这个被誉为“东方巴黎”的国际大都市如今依然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游览观光。

在这风和日丽的美好天气里,陈文海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南京路步行街。行走在南京路步行街,陈文海兴奋异常。抬眼望去,步行街上人潮涌动、拥挤不堪。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陈文海感受着大上海的繁华和热闹。

南京路步行街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块暗红色的大理石屏,国庆50周年时落成的这条步行街,使“百年南京路”焕然一新,成为上海的又一处靓丽城市新景观。陈文海一路走过去,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和美丽使他兴奋不已。他陶醉在这种繁华和美丽之中。

南京路被誉为“中华第一商业街”,这里的高楼大厦,这里的繁华和美丽,使这条街闻名中外,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凡是到上海来旅游的人都会到这条街上来走一走,感受这条街的繁华、美丽、文明、时尚。南京路是上海最著名的商业街。

在这100多米的步行街上,彩色的铺路砖石、统一的路心售货亭、两边各类时尚流行的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可爱的观光火车,以及设计别致的城市雕塑,构成了上海的现代都市风景。南京路步行街的地面是用淡红色石块铺成,路中间更有各式花坛、绿化带,花坛上还设有暗红色的大理石凳椅。黄包车、香烛店、“美丽牌”香烟广告如今不见了,身着旗袍、梳着盘发的上海姐如今也不见了,就连当年曾经显赫一时的“先施百货”如今也完全换了一副模样,现代的都市文明把所有属于过去的痕迹抹得一干二净。从河南路口开始继续向东,一直到南京东路和外滩,行人似乎又从1世纪坠入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时空,似乎是狄更斯笔下的英伦街景,这些街景如同一张老照片,似乎在父辈的照相簿中见过。狭窄的街道,四方高大的建筑,灰色调的围墙和百叶窗,高高的天花板,尖尖的屋顶,每一栋楼都记载了一段曲折跌宕的故事。夕阳为它们添上了一层薄雾,黄黄的街景透出一种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所特有的迷离和浪漫。

0年11月0日修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