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0章 这里有我不知道的事?(1 / 2)

加入书签

罗一的回归,使得笼罩于辽东的无形阴霾快速散去。

无论是军是民,心中全都尽是喜悦与欣慰。

当朝堂上对罗一的册封,以及东亭要组建新军的消息传出去后,整个辽东更是全都沸腾了起来。

东亭的军衙与各城的县衙之前,围满了争相要投军的适龄壮年。

出现了与大唐别处需要抓人入军的截然不同的光景。

百姓如此踊跃,除了有护家的缘由,更主要的是都有一个朴素的结论。

投军跟着罗一=大战获胜=军功赏赐军禄=丰厚的财帛。

而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盲从。

首先是罗一极为擅长以少打多,并且每一次领兵出战的折损都微乎其微。

尤其是与契丹人在土护真水的那一次交战。

二千人马向几万的契丹人冲阵,不但一举扭转战局,两千人马还没一个战死的。

可以说东亭与别的军伍不同,战死才是极个别的少数,说是倒霉蛋都不为过。

而且即便是战死,也会有大笔的抚恤,根本不愁家人没法活下去。

其次,只要投军后听从号令,敢打敢战,不管是哪族人,罗一全都是一视同仁。

远处不说,单与河北相比,就没哪一军的将领能做到罗一这样公平。

辽东好不容易有了扩军的兵额,这个时候不去投军,以后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有倒霉蛋战死,从而填补空出来的兵额。

对于百姓们对投军空前的热情高涨,罗一既欣喜又有些挠头。

招募新兵肯定是辽东本土的青壮越多越好。

妥妥的都是自己人,只要他说往东,绝不会往西,让他们抓狗就绝不会去撵鸡。

可辽东人口的底子太薄,罗一有些担忧轻壮抽调的太多会影响到耕种。

毕竟辽东这里不比剑南,一年只能种上一季的粮食。

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辽东这里不管做什么都会举步维艰。

“看见我,你是,不高兴?”往嘴里塞了一块用白糖做得真●糖醋排骨,安庆绪咀嚼了两下继续调侃道:“愁眉苦脸的,还不如,二郎,看着让人舒心。”

“使君如今要总理新罗之事,思虑之事自然众多,哪里会如你我这样轻松。”

死皮赖脸的从平州跟着安庆绪一同来了东亭的二杆子史朝义是罗一的铁杆拥趸,没等罗一开腔,他先开口给了解释。

安庆绪翻了一眼史朝义,“你,知道,什么。”

斜了一眼罗一,安庆绪撇嘴继续道:“他,这是在,炫耀。

没听到,那些百姓,拿河北跟,辽东比。

另外,他那心思,肯定琢磨,怎么招兵最划算呢。”

罗一抬起眼眸看了看安庆绪,“安老二,你这心眼是越来越了。

好酒好菜的招待你,也不算白折腾你一趟,至于这么编排人吗。”

“啧啧啧。”安庆绪嘴角向下勾了勾,满是鄙夷道:“你敢不敢,承认,你在犹豫,是收了这些百姓,还是跑,到范阳,去招兵。”

“呦呵,一年多没见,口条变利索了,啧啧啧都能说出来了。”

被安庆绪说破心思,罗总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调侃了一句后,理直气壮的继续道:“把各城民团都填补进去还差着一万多的兵额。

辽东这地界儿啥都不缺就是缺人,我这么琢磨着有什么错。”

“说事,就说事,你这么嘲讽我,心眼,就大了?”抬手指向西边的辽东城,安庆绪不满道:“缺,缺,缺兵,还让我,带着五千人马,回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