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1章 大明国祭,国师之名(2 / 2)

加入书签

他没有上过一天战场,可也利用组建玄武军、大明出海、玄武大炮和发明火器的功劳,获取大量军功。

但最大的功劳,莫过于设计拿下王保保,那场北平守卫战,彻底扭转了洪武五年第二次北伐的颓势。

文治武功,都能封侯。

可偏偏张异的改革,个个都和他们这些人的理念不合。

≈lss=≈adv≈≈g让一个有实权的国公出现,还不如给一个虚名的国师。

只能说朱元璋是会拿捏他们的心态的。

如果老朱只是提张异封国师的事,他们肯定死命反对。

可是国公和国师让他们选一个,他们自然只能捏着鼻子选择国师。

“大明国师……”

胡惟庸喃喃自语,一个国师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历史上也有不少道人,会获得这个殊荣。

而且这个殊荣,一般和昏君妖道挂钩,少有正面评价。

朱元璋很重视名分,却依然给张异这个名号,可想而知,他对张异的喜爱。

“皇帝是个爱憎分明之人,他可以把你捧得很高,当将你摔下来的时候,也会毫不留情!

汪相,咱们且退一步看着吧!

烈火烹油,本相已经看到这一位的末日!”

汪广洋心有不甘,可也只能无声点头。

“开始了……”

皇帝和张异已经走到高台下。

百官就位。

众人的目光,一起落在张异身上。

十几岁的少年,不再是以前一袭青衣道袍的样子,而是穿上了象征真人的紫袍。

张异神情肃穆,独自走上高台。

高台上,早就摆法坛。

他回忆起邓仲修教他的仪轨,像模像样,祷告上天。

张异拿起桌子上的桃木剑,脚踏七星步,开始舞剑。

他的武术功底,比老张好太多,舞起来的剑法,也十分吸引人。

关于他表演的部分,顺利结束,张异朝着皇帝拜下,请他登场。

朱元璋一步步,走上高台。

他也开始祷告。

末了,伴随老朱痛斥倭寇对沿海百姓的迫害,在场的气氛变得十分凝重起来。

这场国祭,远远也有百姓观看,大家听着皇帝的祭文,忍不住抹着眼泪。

南京城附近,有大量从沿海一带迁徙过来的百姓。

他们对这段苦难的日子,深有体会。

皇帝读着读着,话锋一转,大明的铁骑和战舰,为扬我国威,为百姓报仇出海!

百姓们的情绪,又跟着朱元璋的语境,变得热血沸腾。

一个愿意为百姓出征的皇帝和朝廷,让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归属感。

“大明!”

“大明!”

“大明!”

不知道谁在人群中喊了一遍,百姓们自发呼喊着大明的口号。

老朱此时站在高台上,享受着百姓的呼唤。

这种行为,严格来说也于礼不合。

可是对于收拢民心,却有莫大的好处,而且老朱相信,第二天日月时报,会以头版头条的方式,将报纸卖到大明大多数地方。

今日的事件,将再一次稳固朱元璋的地位,也会凝聚百姓作为大明子民的心。

在操纵舆论上,跟着张异学了多年的朱元璋,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做法。

在氛围达到最高潮的时候,亲王朱樉,带着孝亲王圆融过来。

这位日本国王,早就被这盛大的场面,给吓得瑟瑟发抖。

天朝上国的国威,远不是日本这种番邦国能比。

如不是朱樉扶着圆融,恐怕他此时,已经吓尿了……

朱樉一步步,带着脸色煞白的圆融,走上高台。

圆融颤颤巍巍,走快到的时候,他一下子跪在朱元璋面前。

一时间,知道他身份的大明百姓,又是欢呼雷动。

皇帝冷眼,看着圆融,圆融颤颤巍巍,冲着高台上代表大明百姓的排位三跪九叩。

“倭以日本国王之名……道歉……认罪……求……原谅……”

圆融用他的鸟语版汉语,颤颤巍巍的道歉。

能说出这几句汉语,已经是他这阵子恶补的效果。

呛!

张异突然拔出一把匕首,也不知道是他从哪里拿出来的。

他这不在剧本之内的剧情,吓得圆融魂飞魄散。

“杀了他,杀了他……”

大明百姓的情感真挚而朴素,朴素得让人心寒。

圆融吓死了,下边的剧情都不知道怎么演了。

朱樉用脚,踢了踢他的屁股……

他一下子反应过来。

“我们……大秦……徐福后裔……一家人……

爸爸……”

圆融突然对着朱元璋大哭起来。

当场认爹,把所有人给整不会了。

朱元璋看了张异一眼,这子会玩。

大明对日本的战略,他们早就定下了。

就是以圆融天皇的名义,获得合法性。

而怎么获得合法性?

一来是让天皇谴责那些大名,他在日本基本等于大义的名分,有明军支持,应该能顺利拿下日本。

日本必须对朝廷称臣!

可是怎么个称臣法,基本都是大明说了算。

张异对这个件事,有十分详细的切香肠计划,反正就是慢慢过渡到朱樉称王。

可这个过程,绝对没有圆融自认是汉人后裔这一段。

大概是一开始大家都没想起来。

其实大明出征的时候,老朱也强调过,却没想到圆融当场在祭坛上喊出来。

认大明做父!

这好呀!

只要圆融这么干了,以后大明天然对日本就有了法理上的干涉的借口,这个好呀!

“父皇,既然他这么说……”

朱标一直没说话,等这场祭典出现圆融这个意外的时候,朱标站出来,为他求情。

“儿臣从古书中听闻一个故事,当年始皇帝为求不死药,派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出海,这些童男童女,后来流落日本……”

朱标所言的,是一个传说。

但这个传说,却刚好印证了圆融的说辞。

日本是先秦遗民的后裔,那不就是华夏人的旁支?

圆融听朱标说,虽然他也不是很懂,不过秦,后裔之类的关键词,他是知道的。

他拼命点头,十分配合。

朱标故意用很大的声音说,远处的百姓,也能听到一些。

人最喜欢听八卦,这个故事也满足了百姓们猎奇和自豪两种心理需求。

朱标继续说:

“圆融身为日本国王,却长期被下边逆臣把持朝政,君不君,臣不臣!

且这些年放任倭寇作乱的,大多数是国王手下的大名!

既然责任不在国王身上,那他罪不至死!

儿臣认为,父皇当起兵,帮助国王控制日本……”

从一开始的为百姓报仇,到如今的理所当然利用天皇做为借口,合理攻伐日本。

朱标着一番话,不但照顾到了老朱的利益,也让百官能接受。

其实所谓的理由,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但既然能把私处遮住,大家就皆大欢喜。

老朱闻言,思索了一番,又询问圆融的意见。

圆融一声爸爸,就认了老朱这个父皇帝。

朱元璋顺其自然,将他收为义子,然后又给将孝亲王的名声落实。

天皇之名,在此刻彻底成为历史。

而皇帝当场决定,由大明军队,帮助孝亲王夺取政权。

这场喜剧,张异完成自己的戏份之后,就一直退在后边,默默地欣赏着。

他提供了一个思路,但无论是朱元璋,朱标还是朱樉,都完成得非常好。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依然会遵循一定程度的规则。

大明获得了法理上进入日本的要求,比一味灭族更好。

灭族只顺一时之气,而将当年共荣圈那一套用到他们自己身上,想想也是不错。

这么做其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日本就是一个示范。

这一套一样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皇帝降服圆融。又是一波高潮。

而国祭的最后,就是论功行赏的时候。

朱元璋颁布圣旨,远在日本的沐英,平安和常遇春等人,自然有封赏。

而朱樉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从法理上,他成为常驻日本的亲王。

朱樉这个秦王,终于踏上了海外仙山,虽然不得长生,却也获得了其他亲王所没有的逍遥。

朱樉听封的时候,张异能看出他肩膀在颤抖。

自己一直努力的东西终于亲自实现,这种感觉让人愉悦。

而自己呢?

自己的梦想,能实现吗?

就在张异神游天外之时,他隐约听见太监喊道:

“真人张异听旨……”

张异赶紧跪下,伏倒在地。

太监的声音,在他耳边环绕: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有子张异,德行兼备……”

经过一番制式的夸奖,关于国师的封赏,终于落在张异的头上。

十六岁,大明国师!

当皇帝宣布之后,同样引发不的轰动。

历史上,并不是没有道士被封为国师,但这些道士的名声大抵都不会太好。

要么妖言惑众,要么整天投其所好,给皇帝炼什么不死药。

张异在被封为国师的时候,大家也是这么认为。

只是,他们细细品鉴。

却发现皇帝赞赏这位道士的内容,基本上和宗教无关。

他是实实在在。凭借社稷之功,坐在国师的位置上……

“国师是假,青衣宰相是真!”

和百姓们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不同,文官的方阵,大家伙都高兴不起来。

张异立下的功劳,却都刺中他们的痛处。

尤其是胡惟庸一句青衣宰相,让许多人很不舒服。

“君王不行圣学,却去捧道士的臭脚,非国家之福呀!”

一个御史忍不住,痛心疾首。

他的话算是说出了众人的心声,一种名为绝望的无力感,在周围蔓延。

胡惟庸噙着笑,这些人越是绝望,仿佛对他而言越是高兴。

高台上,皇帝给张异的最后一个封赏也落下。

赐婚,前朝公主……

张真人和前朝公主的风流韵事,似乎也因为这场赐婚,落下帷幕。

一个道士,娶了三个老婆?

这……

有不少官员又想说些什么?

但他们的态度,注定只是无能狂怒。

他们第一次发现,百姓的欢呼声,彻底盖过他们的怒火。

在雷动的欢呼声中,朱元璋将张异扶起来。

他眼中,还带着一丝笑意:

“龙虎山失了一名天师,可却多了一个国师!

张爱卿,你说这是赚了,还是亏了?”

张异没想到朱元璋在这种严肃的场合,居然也会皮一下?

他无可奈何,道:

“陛下……”

他还没说完,朱元璋意味深长拍了拍张异的肩膀:

“此间事了,你回龙虎山看看吧……”

张异闻言,想起前阵子的一封信,

脸上的喜悦,变成了担忧之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