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释经权之争,孔讷的大字报(二合一(2 / 2)
张异起身,跟着朱标进宫,一路前往御书房。
只是,还没走进,就听见有人大喊:
“陛下,你这么做,实在有辱国格,非君王之行也……”
≈lss=≈adv≈≈g“将他给朕拖出去,杖一百!”
朱元璋愤怒的声音,从御书房传出来。
不多时,张异看见一个官员被皇帝拖出去,开始噼里啪啦打着屁股。
侍卫下手挺狠,不多时,那人就被打得不省人事。
朱标看着不忍,让太监通报之后,直接带着张异进去。
御书房中,皇帝脸色铁青,其他人跪在地上,噤若寒蝉。
张异识趣地躲到一边,不去掺和这件事。
“父皇息怒,杨大人毕竟也是为了国事,就算说错话,也不该如此……
父皇,儿臣看外边,人已经昏迷了。
您就别再往死里打了!”
老朱看了朱标一眼,给一边伺候的太监一个眼神。
太监连忙跑出去,让侍卫住手。
“谢皇上开恩,谢太子殿下!”
胡惟庸等官员见皇帝卖了朱标的面子,赶紧给朱元璋跪下。
“都出去!带着那个晦气的丧门星走人!”
老朱气急败坏之下,连丧门星都叫出来了。
百官面面相觑,又低下头,无声退出。
张异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憋屈和怒火,尤其是胡惟庸,他离开的时候,深深看了自己一眼。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朱元璋才坐下来,他对张异道:
“你也看到了,这些人哪,越来越不安分了!”
“陛下,不知道外边的人是谁?”
“杨载!”
张异闻言,恍然大悟。
杨载这个人,其实也算是个人物。
他一力促成了日本队大明称臣。
不过换到这个时空,张异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的轨迹,那个本应该是大明功臣的外交官,变成了第一个反对朱元璋的人。
杨载刚才喊出来的那些话,就差已经指着朱元璋鼻子骂了。
由此可见,文官这边对于日本国王的处置方式,很有意见。
而最大的意见就是,皇帝不应该如此对待一国国王,哪怕是番邦的国王。
他们的理由是,大明如此做派,会让周围的藩属国寒心。
但其实张异明白,所谓的日本国王处置方案,不过是文官和皇帝之间的一个借口。
没有人会关注那家伙的生死,但朱元璋的做法和百官的意见,分别代表了两种行为模式。
官员试图将皇帝的言行,拉回到儒家那一套上来,以道德,去绑架皇帝。
而老朱则是利益当先,他既然已经吞下日本,绝不可能吐出来。
那些骂着皇帝不仁不义,非人君之风的官员,自然会让老朱怒火中烧。
“原来是杨大人……贫道记得当年,他正是南朝将军放回来的使臣之一!
杨大人曾经多次请陛下派他出使说服日本,陛下却没有答应!
如今他站出来反对,倒是合情合理!”
“朕就想不明白,朕准备了多年的战争,人教训了,他们还让大明将利益给吐出来……
合着朕牺牲那么多利益,只是为了一个面子?”
朱元璋犹自意难平,张异呵呵笑:
“因为,日本的利益,他们吃不到……”
儒家的统治地位,是建立在农耕文明之上。
所以对于海外扩张这种事,中央朝廷无法企及的地方,自然这些精英们也吃不到利益。
他们不可能背井离乡,去远方的日本当官。
其实不独是精英们,皇帝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张异给朱元璋指了一条路,这确实能让老朱吃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这些利益,又和以士绅为主的精英阶层无关。
或者说,就算有一部分人能吃到利益,也是沿海那些地主。
也是因为如此,一旦大明出现稳定的海上贸易,就一定会产生新的利益阶级。
这些人的出现,一样会分薄现有的儒家的基本盘。
儒家的士子,计划垄断了华夏最聪明的那一批人,他们也许看不到未来百年后的变局。
却能感受到,来自皇帝吹起来的寒风。
“吃不到?”
老朱闻言一愣,张异解释道:
“就如同样是士绅,浙江沿海一带的士绅,与内陆的士绅,本身利益也不一样!
统治日本,意味着朝廷在早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的投入,等于变相从他们身上吸血!
可是,产生的收益,他们可预见的,也吃不到。
为什么要支持陛下的想法呢?”
任何人,任何集团行事,都要讲究利益。
朱元璋如此,张异如此,其他人自然也是如此。
“依托于农耕文明建立的道德观,也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无法适用!
朱老夫子创立的理学,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士大夫集团的权柄!
但在新时代面前,他们也该被扫入故纸堆了……”
张异的话,显得有些诛心,如果放在御书房之外,恐怕也会掀起轩然大波。
不过朱家父子,早就习惯了他的惊世骇俗,而张异今天说的话,确实也贴合朱元璋的本意。
新的生产关系的诞生,也会改变社会利益的构成。
张异埋下去的种子,虽然还没茁壮成长,但好歹也生根发芽。
如果是以前,哪怕朱元璋再认可张异,或者再不满士大夫集团,他也不大可能去附和张异,因为他朱元璋,同样是这套体系的受益者。
但随着商税成为朝廷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朱的态度松动了一些。
而即将开启的大航海序幕,又给老朱找到了一条新的利益链条。
简而言之,在张异的努力下,朱元璋屁股下的椅子,已经逐渐和文官们坐不到一块。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难道你还想动儒家、”
张异闻言摇摇头,他并没有这个想法。
后世那位姓马的思想,放在这个时代太过骇世惊俗。
而且儒家本身的思想,张异而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中国人,儒家是被刻在骨子里的存在。
所谓的儒家文化圈,影响了多少人。
儒家的思想,一样也可以成为文化输出的主力。
但儒家未必等于理学,有些东西是可以分开的的……
可是,新的,能替代理学的学说是什么?
心学?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王阳明的心学本质上也是理学的补充。
张异在这件事上,并没有答案,但他觉得他可以提供一条路。
“陛下还记得孔讷?”
朱元璋微微一愣,张异在这个时候提起孔讷做什么?
他脑海中浮现出孔讷这些年做过的事。
他一直在重新定义儒家,否定理学的一些做法。
“百官反对陛下的理由,根源就在儒学之上,对于儒家的解读,每个人都有不同!
不过大家信奉朱子,所以朱子成了圣人!
可为什么,四书五经,只有一人能够解读?”
朱元璋沉默,张异说的这些道理,其实就是孔讷一直宣扬的学说。
孔讷宣扬的,是将经典的解释权交由任何人。
这个想法,有些惊世骇俗。
不说那些士大夫们对孔讷的学说颇为不屑,就算是孔家的老爷子,也对孔讷十分不满。
不过他这位好友,似乎铁了心要走出自己的路,这些年其实一直在游学。
不过因为他也成为了一个类似于张异的刺头,所以皇帝说要重用他,却一直都没重用。
“孔讷所提倡的,是将释经权交还给天下人!
这件事对于整个士大夫集团的影响,不会比我搞出来的动静,只是孔讷一来是未来的衍圣公,他的身份保护了他。
二来,是他人微言轻,撼动不了其他人。
如今群臣跟陛下争议的东西,无非就是礼仪二字!
可谁去解释礼仪,咱们又当以谁的解释作为标准,这就很有讲究了……”
张异将这些问题剥茧抽丝,皇帝如醍醐灌顶。
“你的意思是,重用孔讷?”
“没错,当初陛下打压孔家,是因为他们不知好歹,心怀异族!
臣百分之百支持陛下去教训这种汉奸行为,不过……
陛下终究还是没杀孔克坚,大概看中的,还是孔家千年的招牌!
如今重用孔讷,其实还是用上孔家的那块招牌!”
衍圣公的子孙,不管如何,在封建时代都拥有至高无上的号召力。
朱元璋闻言点头,如果用孔讷来分担一部分来自文官集团的压力,似乎也是极好的……
只不过,朱元璋依然心有顾虑:
“那你觉得,如果重新重用孔家,恐怕会走了前朝的路?”
朱元璋心里是不想用孔家的人的,孔家在民间的威望,比龙虎山高了许多。
若不是如此,就孔家人出的那些各种奇葩,早就把家族给败完了。
可正是因为孔家人不太争气,老朱怕将孔家人扶持起来,影响也不会很好。
张异一句话,打消了朱元璋的顾虑:
“陛下,孔讷所谓的将释经权还给天下人,其实也是在削弱孔家的影响力!
孔家期望的,是同时拥有血脉的神圣性还有释经的权力,如果这两个都在孔家手里,那才是最可怕的!
释经权给天下人,其实对孔家而言是有害的。
自古以来,历代皇帝和读书人虽然将孔家当成吉祥物,可他们也因为是吉祥物才有了传承的神圣性!
如果人人释经,谁还会在乎孔家呢?”
“所以,孔讷为什么会这么做?”
“也许,他并不喜欢一个靠着血脉延续的孔家……”
张异意味深长地,说出一句话。
孔讷有大抱负,张异在京城的两年多,孔讷游历到顺天,和他论道了三天三夜。
虽然谁都没有说服谁,不过张异能感受到孔讷心中的豪情。
他想要重振先祖之学,以学问的方式,而不是靠着血脉的光环。
张异想起当初在京城孤独无依,心翼翼的孩子。
再看如今,已经拥有直面世界恶意勇气的孔讷,张异只觉得非常欣慰。
他所处的时空,孔讷不过是个中规中矩的衍圣公,
而现在的孔讷,说不定能给他带来不少惊喜。
“新儒家!”
张异脑海中闪过一个名词,脱口而出。
“新儒家?”
朱元璋闻言笑了起来:
“孔讷在哪?”朱元璋招来属下。
“回陛下,在扬州!”
“朕命令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将他带过来!”
……
应天府,早晨。
许多官员已经起床,他们洗漱之后,开始准备上朝事宜。
一切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自从皇帝登基之后,他们的日子就是如此,日复一日。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官员们会习惯性,让仆人买一份《日月时报》!
虽然大家反对报纸,但又喜欢看报纸。
胡惟庸也是如此,他穿好衣服,顺口问:
“报纸呢?”
“老爷,早就给您准备好了!”
仆人将一份今天刚发行的报纸交给胡惟庸,
胡惟庸点开一看,登时脸色大变。
“孔讷,今日的头版头条,是孔讷写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头版上的标题,十分刺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