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敢让皇帝种田,天下独一份(1 / 2)
第04章敢让皇帝种田,天下独一份
避避风头?
张异不解得看了老朱一眼,朱元璋道:
“想想你得罪了多少人,还当街杀人……
你真当自己无法无天了?”
张异闻言笑起来,被黄和提醒,他才记得一件事,那就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几乎把朝廷中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
杨宪不说,胡惟庸和常茂的冲突,约等于淮西帮的人他也得罪了,加上宋濂的事,嗯……
确实有点头疼。
朱元璋继续说:
“当初老陌教你一点防身的功夫,你倒好,杀起人来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应该感谢陛下,他这次在宫里直接将事情定了性,若不然,真去了大理寺,你少不得也要被扒一层皮。
这朝堂对你家有想法的人难道还少?
我看呀,你最好还是回一下龙虎山,避避风头才是。”
张异摇摇头:
“越是如此,我越应该留在京城。
那位好奇心很重的陛下,此时目光应该落在道身上了。
有他看着,其他人才会投鼠忌器。
我若真的去了地方,人家要弄死我,可能并不需要太大的气力!”
朱元璋的提醒,也让张异心起来。
虽然他杀人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预案,大概率能脱身。
但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意外,他这次确实也冲动了,所以以后行事,总要三思后行才行。
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张异也不认为他的冲动,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不过这些事他并不想解释,黄和的劝诫也是出于好心。
朱元璋闻言一愣,旋即陷入沉思,张异这句话其实也间接表明,他制定下来的秩序,在出了京城之后,可能就不太行了。
地方和中央的争权夺利,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君权和相权之争的战场。
怎么保证自己的政令能执行,这件事十分重要。
而另外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如何绕过官僚和地主乡绅,收获民心。
“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尽管和叔叔说。
我能帮上的忙,一定会帮的。
不过作为过来人,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
陛下能如此处理,其实已经十分公平了,你想要的公平,太过天方夜谭。
我劝你不要冲动行事,最后害了龙虎山上下。”
张异无声点头,黄叔叔也看出自己心中的不甘……
他并没有解释什么,他对于李氏的承诺,只是给自己立个目标,他并不急于完成这个目标。
“对了,说点高兴的事!”
朱元璋想起今天自己收到的奏疏,也露出欣喜之色:
“我在北平买的地,都种上你说的占城稻了,确实可行……
虽然还不确定收成如何,可是从长势来看,北方种水稻这件事,可以推广开来了!
回头我打算找路子将此事上奏朝廷……”
北方能种水稻,这件事提前百年出现在华夏的土地上,确实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张异心中的郁闷,也被老朱的喜悦感染。
民以食为天,在农耕社会,粮食的生产就是一切的基石。
莫看这提前百年的变化,这种微的变化,是有可能改变大明哥国祚的。
“我准备加大力度,再多拿一些土地……
以后若是都城北迁,我黄家也算是地方望族了!”
老朱在这说话的时候,仿佛已经忘记了他是个皇帝。
老农民圈地的快感,别人是无法体会的。
“以后黄叔叔就是北平的沈万三……”
张异给黄和拍了一个不大不的马屁,沈万三家族将周庄经营得风生水起,在江南商人圈子里也算是一桩美谈。
提起沈万三,张异还有些奇怪,这货被抄家了吗?
张异身在市井,消息闭塞。
不过海盗案带来的风雨,血腥味还是吹来京城。
这件历史上并不曾出现的大案子,每天都还有人因为它而死。
他出门的时候,偶尔还能从市井百姓口中,听说谁又被带走,砍头了。
“沈万三?”
朱元璋也记起这个人,这胖子被自己收编之后,确实给他提供了不少情报。
该收了……
老朱若有所思,口中却笑道:
“承你吉言,这海盗案的风波,还是亏了你让我早点停了海上的生意,且我早早将生意布局到京城,才躲过一劫……”
张异看了老朱一眼,心想这恐怕没有黄叔叔说得那么简单。
这位颇为神秘的商人,每件事都算是踩在时代变迁的节奏上。
说是洪福齐天也为过,但真的只是运气?
不说别的,他能提前在京城布局生意,就顺应了大移民的大势。
海禁之后,注定有许多富户会落寞下来。
吴地一带的失去了海贸,是养不了那么多的地主豪强的。
随着皇帝迁徙百姓,注定有许多富户也会跟着背井离乡。
他提前来应天府布局,就已经胜过太多人。
“对了,忘了浇水……”
二人聊着,张异突然想起药园子的水稻,急忙跳起来。
“以前这些活都是老孟做的,他不在了,我倒是忘了……”
张异自言自语,丢下二人一溜烟跑了,那些实验田可是他的命,不能懈怠。
试验田里的水稻,其实并不需要每天都管理。
问题是上次老孟除草施肥放水,已经有好几天了。
他突然走了,道观里许多事张异只能亲力亲为。
朱家父子跟在张异后边,却看见他熟练地操弄工具。
给实验田浇水不难,张异特意制作了个手摇的水车,可以将蓄水池里的水灌溉到农田里。
老朱对他能制作出稀奇古怪的工具已经见怪不怪。
他看着田里的稻谷,张异跟他说里边有十种品种,都是他从各地收集回来的稻种。
一般人不经过指点,是看不出来区别的。
朱标见张异摇水车挺难,过去帮忙,朱元璋呵呵笑,走在田地中。
他突然发现有杂草,顺手拔草。
草有点多……
显然老孟夫妇上次除草有些日子了。
老朱左看右看,发现了一把锄头,干脆除草起来。
他也有几十年没干这个活了,一开始还有些陌生……
不过做着做着,年少时,随着父母开荒的记忆逐渐涌上心头。
其实朱元璋真正种田的日子也没几年。
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家人就没了,真正跟着父亲种田,大概也就三年左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