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0章 狠人胡惟庸,得遇明君(2 / 2)

加入书签

别说你自己要死,就算你爹可能也要搭进去。

只看胡惟庸佝偻着身体,众人竟然对他产生一丝同情。

胡惟庸一言不发,走到胡仲文身边,他接过侍卫手中的庭杖,用尽全身气力打下去。

惨叫声,登时传遍奉天殿。

老胡并不是什么身体强健的人,他也不会发力。

不过,大家也明显看出,对方并没有手下留情。

胡公子从一开始的不解,惨叫,到咒骂,到奄奄一息。

胡惟庸整整打了一刻钟,他自己也跟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他身下的胡仲文,也是出气多入气少。

老胡气喘吁吁,终于体力不支,给累倒过去。

此时,李善长站出来,跪下:

“陛下,胡惟庸尽力了,就让胡公子给死在家里吧?”

朱元璋冷冷看着,他对李善长的想法心知肚明,再看那个胡仲文,确实已经九死一生。

“行……”

老朱不禁看高胡惟庸一眼,他和李善长之间的默契皇帝看得出来。

可看得出来又如何?

人家愿意去冒险,皇帝对自己,对张异也有个交代。

“其他人,都给朕打杀了!

家里的财物,都抄了,给苦主送去!

常、胡二府,各赔苦主白银五百两,并亲自过去赔罪……”

朱元璋自认为做到这份上,也能给张异一个交代了。

在场的各人,都松了一口气。

许多官员心中凛然,他们急着回去约束家人,千万不可做出让家人遭殃的行为。

……

另一边,清心观。

关于老孟的葬礼,古人讲究入土为安。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老孟家的灵堂也搭建起来。

邓仲修已经知道了这里的事情,找人请了特许,带着一群道士前来。

孟家房子,登时热闹起来。

虽然风光,但再好看的葬礼,也掩盖不住亲人的悲伤。

未亡人李氏,身披麻衣,抱着孟瑶在哭。

孟家的一群亲戚,也在旁边张罗着。

这些和张异无关,他只是坐在门口,静静地看着。

等李氏操办好这些,他还要等着去报官,或者等官府前来拿人。

张异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要将事情闹大。

如果能闹到见一见传说中的朱元璋,也算可以。

在过往的日子里,他一直回避着可能和那位君王有交集的可能,不过从刑部大牢出来,他却不会抗拒这种会面了。

等……

人还没等来,但身后的屋子里传来的杂音,却让张异十分不爽。

“红颜薄命呀,我就说这个女人克夫,孟河走了,还没留下一个后人,这女人可留不得……”

“听说他们还要去告官,那官家可是轻易招惹的?这会给咱们带来厄运的……”

张异面无表情,如果有选择,他其实并不太想搭理里边的事。

华夏自古以来,是宗法社会。

宗族在许多事情上,替代了律法行不到的地方。

这也是华夏行了千年的底层规则,

老孟死了,留下孤儿寡母。

宗族自然而然的,就会帮他处理后事。

可是,宗族的利益,未必代表着孟瑶她们母女的利益。

过了一会,张异等的人终于来了。

一些衙役,在一个看似公公的人带领下,由远及近。

他们的出现,还引发了村里人的恐慌。

在他们看来,这是人家来找麻烦来了。

“我就说吧,这女人是个灾祸……”

宗族里的人,有人已经开始慌了,他们第一时间就将责任推到无助的母女二人身上。

孟瑶扑在母亲怀里,惊恐地看着这一切。

此时,那些官差靠近,为首的公公说:

“谁是孟河家眷?”

李氏从灵堂走出来,行了一礼。

“各位大人,民妇就是!”

“李氏,你丈夫被常府公子和胡惟庸父子打死一事,陛下已经知道!

今日,陛下亲自处置了所有人。

常府公子,已经被皇帝流放千里。胡府公子,也被责罚,生死不知。

另外一干参与此事者,皆已伏法!

他们全部被陛下杖毙,望你周知。”

官员一番话,引得全场哗然。

别说那些普通百姓,就是张异也愣住了。

朱元璋虽然也有爱民之举,可这件事处理得未免也太怪异了?

一个君王,竟然会为了一个普通的百姓,当场流放了常遇春的儿子和打杀胡惟庸的公子?

哪怕传说朱元璋颇为爱民,但张异可不信老朱是活菩萨。

但眼前的一切,实在太过违背他的认知。

官员说完,回头,张异等人才发现,原来跟在差役后边的,还有两个人。

张异认得其中一人,赫然是常家姑娘。

另外一人,他倒是不是认识,但隐约猜出对方的身份。

“弟弟,对不住了!”

常氏也是道观常客,满是愧疚。

她路过张异身边,先是低声道歉,才去跟李氏道歉。

“常府对不住婶婶,我在这里替父母兄弟,向李家婶婶道歉……”

常氏说完,另外一人犹豫了一下,走上前。

“胡某教子无方,特来此负荆请罪。”

常家的姐,中书省的大官?

刚才还觉得李氏是祸水的孟家亲戚,见到常府的人和胡惟庸竟然亲自来道歉,登时大惊。

自古以来,被高官打死的百姓不知凡几。

别说高官,就算是乡里的恶霸打死人,又有几人会受到责罚?

能让朝廷的高官亲自为老孟道歉,这已经是非常罕见之事。

百姓们看到二人背后跟着的太监,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是陛下。

不是这些人良心发现,而是他们头上,有人压着。

村里的百姓们,心情有些复杂。

这是他们的人生经历中,从未有过的经验。

“是陛下!”

“陛下英明!”

“陛下万岁!”

在村民们朴素的认知中,能为百姓伸冤的皇帝,就是好皇帝。

一时间,和这件事无关的话题,在人群中流转开来。

胡惟庸和常家丫头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二人恨不得马上离开这里,免得丢人现眼。

所以,两个人将早就准备好的银票拿出来,递到李氏跟前。

这些银子,登时让众人屏住呼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