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4章 得到的东西,自然会从别处失去(2 / 2)

加入书签

从买肉的屠夫、酒楼的二、秦淮河的姑娘、书局的伙计……

这些人的信息是零碎的,可是汇总到事实上负责检校的朱标手里,就能变成一份有用的情报。

哪些官员能吃上肉,哪些官员连肉摊都没来过,哪些官员偷摸着去找姑娘,又有哪些人将家里的东西拿去典当。

朱元璋是一个固执的人,但谈不上刚愎自用。

张异说的话他不一定会认同,可他还是会用时间去验证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张异给他提供的,是一个他从来没有想过的看问题的视角。

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他自己!

“难怪有人怀念前朝,尤其是那些读书人!

跟蒙古人给他们的好处相比,朕确实显得抠门了!

不过有些东西朕能给,有些事真不能!

大明不比南宋,有大量的商业税能支持他们的高俸禄,同样的,朕也不可能像蒙古皇帝一般只管收的上税,就不顾他们肆意妄为!

体面,朕给了!

如果他们不想体面,朕会帮他们体面。”

老朱放下手中的密奏,对朱标谆谆教导。

“陛下,李大人,杨大人和刘大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在皇帝的命令下,李善长,杨宪和刘基三人进入御书房。

随行的还有户部,吏部几位尚书。

“臣等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行礼之后,朱元璋道:

“刘基,朕让你做的事,你做了吗?”

刘基赶紧呈上一份奏疏,老朱又问李善长:

“中书省这边,又是什么意见?”

李善长给户部尚书朱昭使了个眼色,朱昭也呈了一份提议上去。

朱元璋先是查看了刘伯温的奏疏。

“朕倒是没想到,因为礼这一字,官员的硬性开支如此多!

这笔开支,应当朝廷予以部分补贴,不该让官员承担……”

朱元璋一开口,李善长等人愣了,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朝廷补贴官员置装费,这对于低阶官员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

朝服,公服,常服……

官员别的不说,春秋各三套的服装的置装费,对于低阶官员来说就是一笔不的开支。

其他林林总总,还有不少硬性开支。

朱元璋大笔一挥,将这些开支以最低的标准,给官员们包圆了。

这其实也等于变相给官员们增加了俸禄。

以老朱大家长的性子,让他自己发钱那是很难的,不过能解决一部分,也算是功德无量。

刘伯温吁了一口气,皇帝这么做就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了。

如果在俸禄上能涨一点,那是更好的。

作为一个打工人,刘伯温身后站的是无数的低阶官员的期盼!

朱元璋将刘伯温的奏疏放在一边,再看李善长和杨宪这份由户部和中书省出具的奏疏。

户部尚书朱昭的提议和中书省的建议,让老朱觉得颇为玩味。

如果张异不说,这份提议朱元璋大概也会允许下来,只是那天张异的只言片语,让老朱警戒起来。

“尔等对俸禄的要求不高?”

朱元璋饶有兴趣的看着朱昭,朱昭回答:

“陛下,不是臣等要求不高,而是这财政确实吃紧!

臣等苦一苦,百姓就多点实惠,前方的将士就多点口粮……”

朱昭一番话应对如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毫无毛病。

老朱又将中书省的奏疏看了一眼说:

“那将举人,秀才这些人的优待?”

李善长道:

“陛下,朱大人说的是一个道理,可毕竟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大明能给出来的俸禄已经极低了,若再不从其他地方找补,这民心不可用!

臣觉得,舍一点微不足道的特权,换取朝廷的开支节俭!

这既能安抚民心,也能得到好处!

微臣……”

“哼!”

朱元璋一派掌,李善长的话停在半空中落不下了。

“前朝不见此规制,不但蒙古人没有,盛唐之时也没有!

此事作罢!

安有用未来之权柄兑换此时之利,这件事朕暂时不考虑了!

还是商讨一下官员俸禄的问题!

朕决定了,咱们大明的官员俸禄,以从前定下的规制基础上,涨三成!

部分开支,由朝廷补贴!

如今朝廷缺钱,可暂时委屈一下大家,等十年二十年后,若天下财政好转,朕会酌情考虑增加官员俸禄!

尔等既然要以身作则,

原则上,低阶官员多一些,一品大员,相对少些!”

不拘哪个派系,李善长,刘伯温和杨宪的的脸色都谈不上好。

虽然皇帝给他们加薪了,但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却失去了。

李善长无奈,只能领头拜谢。

刘伯温杨宪等人跟着谢恩,转身离去。

“加了俸禄,但诸位大人却没有想象中高兴!”

朱标等李善长他们走了,才开口询问。

朱元璋道:

“因为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朕没给!”

“是关于提升读书人地位的建议?”

朱标看过那份奏疏,也知道李善长等人的意思。

那份奏疏,是得到包括李善长,杨宪和刘伯温三方都认可的,算是跨越了党争,是属于读书人的共同利益。

如果没有朝天宫一行,张异无意提醒皇帝。

朱元璋大概率是要同意这份奏疏的执行的。

因为提高读书人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也符合皇帝的利益。

经过蒙古人百年的统治,皇帝有义务要将汉人的文化重新提振起来,这些任务很大程度上就落在读书人身上。

加上比起前元,朝廷能给出来待遇实在谈不上多好。

那从别的地方去补偿读书人,提高读书人的积极性是自然而然的。

朱元璋恨的是官,但并非连带着儒家的士子都恨上……

各种考量下来,用类似见官不拜、免除徭役、减免赋税和一些法律上的优待去鼓励别人读书,为朝廷效力,

这是很划算的买卖!

如果没有张异那张臭嘴提醒朱元璋的话,一切都很完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