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两种天下,什么是国运?(1 / 2)

加入书签

第15章两种天下,什么是国运?

朱元璋是个对“权”看得极为重要的人,

张异是算学入科举的推动者,但转头却利用这场大势赚钱,老朱多少有些不舒服。

朱标最为明白皇帝,他故意主动提出来,其实是想为张异开脱。

只是他没想到,朱元璋却主动表示不介意。

这郑明明,张异在父皇心中,多少有些不同。

朱元璋拿出一支铅笔:

“你还记得朕从张异手中买断铅笔配方的时候,他说过什么?

此笔当初朕买过来的时候,也不觉得它能有多大的推广价值!

可是当张异将考试制度推行,和与刘伯温那场论道之后,

铅笔事实上已经成为非常畅销的商品,

高见贤给朕汇报过一件事,这铅笔上,上个月算上国子学和其他各处的订单,

朕随手建立的铅笔工坊,竟然给朕创造了五百两的利润!

且,这还只是开始,这铅笔竟然隐约有要大卖的趋势……”

“就算大卖,也不应该值得父皇惊讶!”

“没错,这些钱看不上,但那孩子拿出来的东西,让我每每感觉,他在落子……

铅笔只是一颗棋子,可是落到后来,却成为改革的一部分。

朕总觉得,他做出来的事,不管当时看着如何荒诞胡闹,总会有些不一样的后果!

所以这次朕不想管他什么,就看着!

说不定他胡闹着胡闹着,又给朕打开什么局面……”

原来皇帝打的是这个主意,朱标莞尔。

能让不信邪的老朱相信玄学,张家弟弟也算是很厉害了。

“走吧,好久没去见那孩子了,今天去见见!”

“确实,儿臣也想跟张家弟弟聊聊天!”

父子二人说动就动,朱元璋将自己要出宫的事情吩咐下去,马上就有人安排。

不一会,马车出宫,走在闹市区。

“下车!”

皇帝走到一半,让朱标下车。

朱标一脸莫名其妙,跟着皇帝走上一家酒肆。

二楼,父子二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周围侍卫环绕。

远处,有说出人在说出,朱标听不清楚那些故事,只是隐约听着,好像是说当今皇帝!

“这家酒肆,是朕开的……

你看对面的布行,也是咱家的产业,远处那个地方,铅笔工坊你去过吧……

以后这些,伱都试着管理一下,

你年纪还,朕把你带在身边,虽然耳濡目染,然你在处理政务之时依然稚嫩。

朕放心你的人品,却信不过你的能力!

所以这几年你主要的任务还是跟着宋濂他们读书,还有学习……

只是既然有缘法认识你张家那子,朕置办了这些产业,本来只是游戏,给有些检校的人套上一层皮。

但回头一想,这些东西未尝不能历练人!

所以就交给你玩吧,玩坏也不碍事!

能得到什么教训,总算也不辜负朕的苦心!”

朱标闻言,起身行礼。

“你虽然也陪朕吃过苦,但毕竟没有真正体会过民间疾苦,既然出宫了,就偶尔用你的眼睛,去看看这市井!

这些年,朝廷中一直有让朕废除检校的呼声,包括你也认为此事非正义之举!

朕想让你明白,从君王的眼里看到的天下,和从市井民角度看到的天下,是两个不同天下!

其他的不多说,你多想多看,自然会明白!”

“是,父皇!”

朱标的眼睛又有些泛红,不过他忍住了。

老朱又嘱咐了一句:

“不过让你看看市井,不是让你沉溺其中,你毕竟是帝国的储君,和别人不同!

这大明的天下,可不太平!

就这市井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其实心向北方,

这收拢民心,只能是水磨工夫,靠时间一点点去改变!

而这些人万一知道你的身份,可就危险了!”

说完,朱元璋站起来,转身就下楼。

朱标跟着朱元璋走,终于听清楚了那位说书人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正是当今洪武皇帝……

“朕也想试试,如果用谣言和传说,是否能操弄人心……”

传播学那件事,一直没有从皇帝心中抹去。

朱标默默点头,心翼翼跟着。

“你张家弟弟现在应该已经从孔府出来了,此时去找他正好!”

皇帝说着出门,一辆驴车从酒肆门口过。

张异掀开帘子,正好和老朱打个照面。

“黄……叔……叔……”

他在见到朱元璋的瞬间,先是一愣,然后用整个大街人都为之侧目的声音,大声喊起来。

老朱瞬间被人注目,整个人有些不自在。

不过他嘴角却浮现出一丝笑容,显得很开心。

张异见到他的模样,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这种真挚的情感,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他见得越来越少!

尤其是那孩子驴车还没停下,他就直接从车里蹦出来。

朱元璋的笑容马上收敛,气急败坏:

“你这死孩子,怎么能做如此危险之事?

你若有个什么,让我如何跟你爹交代?”

张异脚步落地,面对老朱的责骂,只是讪笑。

他并不会因为朱元璋的骂声生气,两世为人,这声音中蕴含的关切,他听得出来。

“叔叔回来应天,怎么也不跟我说声,好让我好好招待你!”

朱元璋冷着脸,讽刺:

“哪敢劳烦你张大道长,我还没回应天府,就听你大名,最近你可是混得风生水起!

因你一句话,这子一封家书,老子屁颠屁颠就得往北方走……

哪像你,活得逍遥自在!”

张异可不上朱元璋的当,他回道:

“黄叔叔你若羡慕我,可来我道观,我亲自度你修行……

您去北方,可不是为了黄大哥的前程奔波?

这也能赖上我?”

老朱知道跟这家伙斗嘴,肯定讨不到好处。

此时朱标出来打圆场:

“爹一回来,正准备去找你呢……

谁知道一出门就跟你撞上了!”

张异抬头看了一眼:

“这也是您的产业……?”

“没错,以后你要是暂时遇见困难,可以来这里支取一些银子!

走吧,好久也没去道观了!”

朱元璋并不想在大街上跟张异多聊,拉着他上马车。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清心观门口,老朱下车。

他看着周围的院墙,新老痕迹交错,越发显得道观的寒碜。

“邓呀,这院子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明知故问,邓仲修见老朱问起,赶紧回答:

“黄老爷,前阵子道观遭了贼,道按师弟的吩咐,找人花钱加高了院墙!”

朱元璋道:

“清心观地处偏僻,这治安确实不太好,张异,你和邓二人可是要心呀!

尤其是你二人,若是露了财,很有可能会被贼人惦记上!

若只是毛贼还算了,若是遇见盗匪,就有些不好办!”

张异点头,他难得没有在这件事上顶嘴。

古代可不比后世,杀人越货这种事情是真的存在的。

尤其是如今,天下未定,

虽然江南在朱元璋的经营下,已经恢复了太平多年。

但民间,民心不稳。

就别说北方,南方照样有一队人心怀前朝。

朝廷里的官如此,下边的百姓也是如此。

这其中造成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和人的思维惯性有关,老朱得罪江南地主阶级也有一些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