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更)(1 / 2)

加入书签

第19章时来天地皆同力!(六千字第一更)

院中。

胡亥眼珠滴溜溜转着,似是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一抹得意,道:“我认为除了弄那高价盐,还可以做一件事,帮助朝廷增加钱粮。”

“幼弟有何见地?”扶苏好奇的看了过去。

胡亥抬头挺胸,带着几抹傲气,笑着道:“大兄可还记得嵇先生说的管仲变法?我若是没有记错,管仲变法中,除了官山海外,还有几个来钱的途径,至于关税之类,并不太适合,但有一样觉得合适。”

“官闾!!!”

胡亥很是振奋的道:“我之前去看过齐国相关的史书,上面便有记载,管仲当时为活跃市井,在临淄开了七间官闾,每一间有女闾百人,共七百人,以此来招徕外来商旅,并借此大收其税。”

“齐国也因此富甲天下。”

“眼下正如嵇先生所说,底层黔首家无余粮,而这大半年里,我没少乘车从宫中到嵇先生家,却也是途径过不少的街巷,却是得见不少朝臣、贵族公子,还有豪强、商贾子弟,他们在城中花天酒地,出手可谓大方。”

“所以除了弄一些奢侈盐,我认为还可效仿管仲,在关中开设大大的官闾,以资国用?”

“大兄、嵇先生认为如何?”

胡亥满眼兴奋的看着嵇恒,似乎在等着嵇恒夸奖。

他前面听得是头昏脑涨,也根本就跟不上嵇恒所说,但眼下连扶苏都没有想到好的来钱办法,但他却是想到了,这让胡亥何以不感到自得?

扶苏心头微动。

他自是知晓管仲变法中的这条,管仲还因此被拜为娼妓业的‘祖师爷’,但对于开设国闾,他心中其实一直有抵触,甚至是有些排斥,认为这种做法过于下作,也实在是不耻。

只是大秦局势虽稍显稳定,但只是暂时的,若是没有大量钱粮为支撑,恐难以继续维系,因而谋钱才是当下大事,这让扶苏心头不禁犹豫起来。

一边是道德礼耻,一边是钱财国税。

扶苏不禁迟疑起来。

嵇恒却直接显露不悦,当即呵斥道:“胡亥,你这是在自取灭亡。”

“勾栏瓦舍,我没少去。”

“对里面的情况,比你了解的多。”

“其中黑恶远超你的想象。”

“管仲有此一法,是可以理解的,商贾本就重利,即便身居高位,同样着眼于利益,而盐铁之利,能入其眼,女闾的姿色,同样是一本万利,因而又岂会不为管仲掌眼?”

“但你莫要忘了。”

“管仲之前是一名商人。”

“而大秦的上一个商人是吕不韦。”

听到这话,胡亥脸色一白。

嵇恒冷哼一声,继续道:“秦自立国以来,一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走的是堂堂正正、走的是抬头挺胸,岂能落入这般下作行径中?”

“这岂非自毁国风?”

“这种想法就不应该出现在你们身上!”

嵇恒的话很严厉。

扶苏也是被嵇恒突然的发怒给吓住了。

他们跟嵇恒认识不短时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嵇恒这般生气,而且这明显不是所谓的佯怒,而是真真切切的动了真火。

何况嵇恒说的没错。

大秦历代先君先王,都是堂堂正正闯过来的,何曾把主意打到过底层女子身上过?就算之前秦国宫廷略有败坏,但也仅限宫廷之中,父皇在立国后,更是封巴清为‘贞女’,同样为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他们岂能贪图眼前之利,摧毁大秦数百年之风习?

嵇恒冷声道:“作为大秦的公子,无论当权与否,日常应思索的是,如何让人遵纪守法、向善,而不是想着唯利是图,甚至是逼良为娼,管仲的官闾有多少良家女子是自愿去的?”

“除了少部分人,实在无法维持生计,只能从事此业,大多都是被人卖于官闾之中。”

“他们又岂能是自愿?”

“作为大秦朝堂真正要做的,当是去解决逼良为娼的事,而非是为了钱粮,国税不择手段,一心想着在这种下三滥的地方抽钱。”

“简直丧尽天良!”

“诚然。”

“咸阳城中有不少女闾。”

“不少人更是以此为生,也博得富家公子一掷千金,然但凡有点骨气的女子,又岂愿去为歌姬舞伶?岂愿去沦落风尘?”

“归根到底还是朝廷的问题。”

“女子贫弱,难以养家,只得进行这般行当,若是大秦寻常之家,能轻松的解决衣食,天下又哪有那么多女闾?”

“这是朝廷的无能!!!”

“正是大秦朝堂的无能,才导致民不聊生,也才导致越来越多家庭靠日常耕作无法活命,这才使得这么多女子被强买强卖,才有了城中成风的女闾。”

“朝廷不想着解决,反倒想分一杯羹。”

“你们就不觉得羞耻吗?”

嵇恒骂的很难听。

他的确被胡亥的话给气住了。

官闾这种东西,本就不该存在,之所以风行,只能证明一点,天下经济糜烂不堪,以至民不聊生,穷者无立锥之地,只能让自己的妻女用此法去营生。

这难道不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岂能再去加剧?

胡亥的脸色青一块红一块。

他实在没想到自己这番话能引来嵇恒这么大情绪。

只是他还是认为嵇恒有些题大做。

而且

嵇恒入狱前就没少去。

他不禁在心中对嵇恒的做法大为腹诽。

扶苏也出声呵斥了胡亥几句,道:“勾栏瓦舍的确有利于朝廷征收钱粮,但同样也会导致大量女子被强买强卖,本就为不合法之事,岂能开这个口子?这个口子一开,天下不知多少人会因此遭难。”

“此法毫无道理!”

扶苏原本浮动的心绪,也彻底安定下来。

嵇恒知晓自己情绪有些过激了。

他只是想到了一些往事。

也想到了两千多年后,在某个地方,丈夫用自行车载着妻子出门做生意,当时是何等的生活惨状,这世道不该这样。

他双手环抱胸前,就这般看着院子。

突然。

他发现挂在桑树下的棋布有些高了。

他依稀记得,当时挂上去时,棋布的位置只是齐胸,眼下却快要高过头顶了,他信步走了过去,踮起脚尖,将头顶的棋布取下。

看着被勒出的明显痕迹,嵇恒微微摇头。

他回到屋内。

重新找了两根细绳,将棋布重新系在树上。

依旧是齐胸位置。

看着上面斑驳的棋布,甚至上面的墨迹早已淡去,只留下稀疏的影子,若是不细看,甚至都已辨不出。

嵇恒平静的望着,而后轻语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大秦接下来便要等天地同力了。”

闻言。

扶苏好奇的打量了棋布几眼,问道:“先生此话是何意?”

嵇恒平静道:“我前面所说,的确是大秦今后要做的,但何时去做,却是并不取决于朝廷,而是取决于天下形势,若是形势不变,则没有使用的机会,若是天下有变,则可顺势而为。”

“顺天应时,依人依力胜!”

“朝廷再想如盐铁这般出手已不太可能了。”

“这是为何?”扶苏躬身求问。

他知道其中阻力不,但嵇恒这话,是否有些危言耸听了?

朝廷就不能主动力推?

嵇恒淡淡道:“之前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针对的商贾,商贾地位低贱,不为世人在乎,所以才能成功,即便如此,针对商贾的火,同样烧到了官吏头上,这岂会不让官吏心生警惕?”

“世上大多官吏都不喜变化。”

“一旦生出了变化,就要多出很多事端,也会让他们脱离自己的舒适区,你在处理盐铁之事时,恐应该有所察觉。”

“官府有着极强的惰性。”

“而我前面提出的办法,牵扯其中的只会更多。”

“士人、官吏、贵族,无一例外,都会被卷入到这场漩涡之中,受到的各方阻力又岂会?”

“阻力空前,想推行又谈何容易?”

“穷则生变,变则通,通则达。”

“大秦今后想要改变,唯有真到行穷时了。”

胡亥道:“嵇恒,你这话是不是有些言重了?大秦何时需看朝臣脸色了?只要父皇下令,朝臣又岂敢不从?”

嵇恒轻笑一声,摇头道:“下令的确做得到,但落实呢?”

“落实靠的是大官吏。”

“而接下来无论是赐氏,还是准许为吏,对地方的影响都很大,只要引得了各方的不满,就算是始皇,也难以真正落实下去。”

“你们莫要忘了。”

“张良、项梁等人,可还在为大秦通缉。”

“若大秦真对帝国如臂使指,又岂会容许这种情况存在?”

“大秦是人治。”

“人治就注定要考虑人的影响。”

“至于你所说,大秦可否力推,的确是可以的。”

“但代价呢?”

“大秦承受的起这代价吗?”

胡亥一下哑然。

扶苏看了胡亥一眼,也不禁摇了摇头。

胡亥有些太天真了。

朝堂之事,从来都不容易。

而且嵇恒说的没错,他提出的各种办法,牵涉面实在太广了,哪怕只是稍微想一下,就不禁感到头皮发麻,等真的推行下去,天下的声音之大,恐会如潮水般涌来,岂能视?

靠外力去推动,无疑最为便利。

只是天地同力,又是在指什么?

他想不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